蘭桂坊的徒子徒孫 - 鄧達智

蘋果日報 2019/11/06 00:00


縱使那年除夕倒數,鬧出人踩人傷亡慘重事件,無阻往後蘭桂坊各式活動。

自從哈囉喂Halloween香港落戶,成為亞太區首發鬼佬盂蘭盛會根據地,無論海洋公園或蘭桂坊都因此每年十月底得一回盛事。

今年萬聖節無奈腰斬,我城更加失色,感覺蘭桂坊百辭莫辯,真的零落了。

從自然條件中營造,而非打造;那時住在德己立街與蘭桂坊交界,看着隨Disco Disco的興旺,帶動先來 97酒吧餐廳,其後California,接着各式酒吧餐廳急插。從星期日早上可以在樓下小士多,坐斜坡梯級邊嘆香滑奶茶,邊讀南華早報Sunday Post,十一月風涼水冷,感受回來才兩、三年間已觸及我城腳步,有別歐洲的另類舒服。未幾,晚上樓下眾多酒吧噴出來的噪音,已密集至過了午夜報警求助失去功用。在半山電梯未建成之前搬到後來的Soho。

80年代,一般亞太區酒吧街相等灣仔色情酒吧貨色,承接蘇絲黃世界無異。作為夜遊,吃喝玩樂場所,蘭桂坊的模式比較文明,有人便有黃,並非沒有性交易,卻更接近你情我願兼無分性別、性向公平交往。

蘭桂坊貼近西方正常玩樂場所模式的首個克隆,發生在當年亞洲四小另一龍的新加坡,沿新加坡河過去盡是貨倉,方便上落貨漂亮洋房店子/倉庫;80年代式微,入夜引來人影幢幢,各取所好。Clake Quay的出現,雖然並非蘭桂坊的自然模式建立,縱使比較人工打造,創造不少星星月亮椰樹影下的風光。

各地蘭桂坊;曼谷Patpong只是更色情更露骨的灣仔,峇里島Kuta比較接近飲食玩樂版本,深圳廣州貨色不入流,上海新天地是成功巨型地產項目,可憐古色古香世遺麗江、鳳凰變了中國至大酒吧及Disco……成功不成功,都欠缺造就蘭桂坊至重要元素:人。

好大一伙海外求學歸來中產人士、來港工作海外專才、城中名人並不用耀保良幾乎逢周末娛樂界並文化界星光熠熠小星、紅星、巨星。當年香港星光不亞日本,照耀整個亞太區及改革開放後的大陸。

如今,連個哈囉喂都保不住,蘭桂坊不過虛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