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投資隨筆:不要混淆投資目的

蘋果日報 2004/12/26 00:00


投資方法與策略多不勝枚舉,分析方法亦多如牛毛,各師各法,很難說甚麼是最好的方法,然在實務的投資炒賣中,這些方法與策略並非投資目的之最重要考慮。
投資之目的其實是如何賺錢,人說要顧及風險管理,但風險管理只是一種手段,為賺錢而作的手段,賺不到錢的投資,即沒有達到最終目的,無論之前的方法、策略及分析有多麼厲害,都是徒然,因花掉的研究時間及投入的資源都是成本,找不到回報,這些成本便是損失。
很多投資者其實經常忽略這簡單的一點,亦是最重要的一點。人們一方面受「貪婪與恐懼鬥爭」影響,患得患失的心情,往往令人作出錯誤的決定,或不敢按原先的分析作決定。經驗與分析都反映應該繼續持有,但「近日做事不順手」、「明天是黑色星期五」又或是「長假期前港股多跌」等等都可能輕易推翻仔細分析所得出的結果,投資者或採取相反的決定,沽貨算了。
「面子」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朋友因自己的意見入了貨,市況或股價逆轉,缺乏叫朋友沽貨止蝕的勇氣,以為可保住的面子最終保不住,朋友亦輸得更多。
要成功投資,必須認清投資目的是賺錢,其他看來重要的其實並不相關。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