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些有規模的電影後期製作中心,已經將剪接、配音、效果、音樂與混音綜合在一個大廠房內,故此要完成一部電影的整個後期製作,起碼要不見天日地在該中心逗留幾個星期。
同時間會有幾套戲的後期在運作,所以在該中心工作時頗不愁寂寞。同業的老友記經常會出現,吃飯時大家聚在寬闊的茶水間內大談電影,交換經驗與心得。電影行業現時的營商環境不比以往,同業們實在需要多團結。
偶然會碰到張艾嘉導演,上鏡靚真人更靚,最靚的是那份氣質,惟有用冇得頂來形容。張導演跟剪接師講話時細細聲但有力,充分表現了大聲不等於有戲的說法。
張導演熱愛自己選擇的工作,見她對着剪接機時笑咪咪的,不像我們這些莽夫搔破頭皮、頸現青筋兼目露兇光,但願我可以學習到這一點,做一個溫柔的導演。
後期製作中心的老闆很有心,很照顧我們這羣不分日夜的狂熱分子,汽水機內的汽水以成本價發售,除了罐裝,也有樽裝,全部可以用「八達通」交易,我愛「八達通」。
膳食方面,除了飯盒,還是飯盒。有見及此,老闆特地準備了一些已經洗好的生果任食唔嬲,有生果食,去廁所都通暢啲,所以生果非常搶手。
就是多了這一點心思、一點touch,大家都很喜歡這個製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