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反對吸納優才來港,也不反對制定所謂「人口政策」(其實是入境政策),鼓勵符合香港經濟及社會需要的海外及內地人士來港;凡是有利香港的政策,都應積極推行。
但決不可因利忘義。在基本法之下享有居留權的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子女,特區政府有責任安排他們盡快能行使權利;在適用於特區的國際公約之下享有特殊基本人權的人士,例如需要父母照顧的兒童,特區政府也有責任考慮如何履行責任,讓他們的權利得到尊重。這就是義:是公義、仁義。無數港人子女被迫在內地作冗長甚至遙遙無期的輪候,無數家庭長期分隔兩地,是絕不可以置之不理的。
董特首公開只提出要研究人口政策,要處理來港人士的數目和素質,表示每日一百五十名限額是港人子女來港渠道,不屬人口政策範疇;然而,同時又由「消息人士」私下吹風,警告若不限制低學歷人士大量移居香港,就會導致失業惡化。社會人士一直認為港人內地子女經濟能力及教育水平兩低,「消息人士」之意,顯然是慫恿香港人進一步限制港人內地子女來港,這個建議,赤裸裸地是見利忘義。
加拿大、美國的移民政策不錯都有計分制,優先便利合乎本土利益的人士移民入境,但世上沒有哪個地區,是將在本土有居留權的人擯諸門外,反而對沒有居留權的人大開方便之門的。除了有居留權者不受限制之外,家庭團聚更是重要的批准入境理由,參考外地做法,幸勿斷章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