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大師怕手藝失傳
60年功力盡教中學生

蘋果日報 2016/08/30 05:20

旗袍裁縫旗袍大師旗袍男培道中學

「想不到自己能做到一件衫,而且是旗袍。」
香港有中學舉辦一個為期一年的另類課程--旗袍班。課程由60年經驗的旗袍大師親自教授,同學要挑戰不可能任務--親手製作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期間還要學習化妝、髮型設計、旗袍人像油畫,可謂一條龍美學教育。這個暑假,十位同學終於踏上天橋,展示自己的作品。
記者:蘇汝卿 攝影:陳海威 邱仲權
「她們第一堂就覺得封師傅很趣致,像爺爺。」是次課程由籌劃人旗袍收藏家袁建偉(Helius)和培道中學合作。Helius更請來自己的師傅,有六十年經驗的封有才親自傳功,每星期到校園教授傳統縫紉技巧,包括旗袍歷史,度身、畫紙樣、用針、車衣、畫線等。72歲的封師傅直言:「揸針開始教,每一樣都很難。」每星期一堂,放學後兩小時,對大部分連衣車也不會用的同學,每一針都是血淚史。

中五的周翰林曾一度放棄:「媽媽覺得浪費時間,她會經常駡我,一段時間我很失落,不上課。」而中三的葉匯彥亦表示嫲嫲以前做車衣,忍不住在旁指指點點:「我已經做得很辛苦,還說我做不好,但後來一看,真的是醜,就拆了它,再問嫲嫲。」不過,經老師鼓勵和同學的幫助下,她們始終沒有放棄,還慢慢發現當中的樂趣。以往只在新年才穿旗袍,中四林心弦表示對旗袍有了感情,因為華衣背後要花好多心思。中五的鄭穎童認為,旗袍代表傳統中華文化,亦是藝術品,可加入獨特元素。
年紀相距半世紀,同學亦不諳針黹,封師傅卻十分有信心:「你要用心教,要很有耐性,千萬別發脾氣。」封有才笑言,從前他學師時,師傅打多過駡。出身裁縫世家,十二歲來港便學師,封師傅現時半退休,為客人做一件旗袍,至少四萬元。過去一年,他只收取微薄的車馬費; 課餘時學生常到土瓜灣的工場請教他,他亦有求必應:「不辛苦,很開心。我學了幾十年,做了幾十年,不想一朝走了,沒有人知道有這個人能做到這些手藝。」現在香港傳統旗袍師傅,剩下不到十位,最年輕的已七十多歲,封有才表示旗袍不會被淘汰,但手工會消失。是以Helius 策劃課程時堅持找正宗師傅親自教授,除了技術正統,他覺得老師傅每一句都是口述歷史,可讓新一代認識旗袍工藝變遷。

Helius這位「師兄」亦帶同學到深水埗布巿場認識各老闆,了解布料發展和特性,課程後段更邀請專業化妝師、藝術家,義務教同學化妝、髮型設計,甚至畫旗袍人像。Helius坦言課程「很chur」:「一個很能滿足我和師傅期望的課程,希望把最好的東西填在白紙上。」
六月考試過後,培道十位同學終走上學校舞台,每一件都有不同主題:「字花」是梅花和詩句、「活著」的亮點是後背有肺葉圖案、「迷戀」混合了民國及日本風的碎花圖案。中五的張芷君早前腿部弄傷,亦忍痛親自穿旗袍上陣,她表示:「因為是自己做的,按自己構思和尺寸,做了一整年。」台下的封師傅滿足看著學生,他表示第一次看到完成品:「設計全是她們自己想出來的,我很喜歡。我只會做,不會設計。」
而旗袍亦縫合了同學和家人的隔閡。中三的葉匯彥與嫲嫲因旗袍多了共同話題,「她第一次看到成品,很驚訝,很開心,覺得我做了這麼久,終於完成這件衣服。」而中五的周翰林亦發現媽媽上月在社交網站上載了她的旗袍,寫著「I am proud of you」

Helius希望是次課程是一顆種子,將學習旗袍製作的門檻拉低,變得普及,至少讓新一代知道旗袍是怎樣回事,日後亦會希望與更多學校和機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