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間,必念白蘆筍;始自廿多歲投身時裝江湖,春季到德國法蘭克福參與每年兩次,當時世上至大型布料展覽及交易會 Interstoff。
客戶告知正是白蘆筍至肥美的季節,人在此間必須大快朵頤。
就是青綠蘆筍在苦學生眼中都是奢侈品,不用說置於蔬菜攤子頂部、傲視同群粗、肥、白、嫩、晶瑩白蘆筍。那時在倫敦選購菜蔬食材一般於比較便宜Berwick或Portobello巿場(電影「摘星奇緣」故事背景及外景拍攝場地。)雖然不及Mayfair、武士橋、Chelsea、肯盛頓等貴價區域,時令白蘆筍供應還是有的;只是無緣消受。
才離開校園幾個月後,聽見白蘆筍,雖說點點憧憬,始終陌生,無甚寄望,看到頭盤五、六根白白胖胖每根八、九吋白烚(或蒸熟)來自德國黑森林地區蔬菜中的白金白蘆筍,伴以荷蘭汁Hollandaise Sauce,表面無奇,自簡約嚐出真味,入口香甜無渣、菜汁四射,殖入味覺,口感思維不離不棄。
每年四、五月間,就算在香港也可吃到肥美白蘆筍,其一;孫郁標大姐約同享用於 Royal Yacht Club 。其二;尖東帝苑酒店經典Sabatini意大利餐廳。Sabatini總廚 Claudio Favero更特意推出幾款與德國黑森林3A白蘆筍結緣菜式;「白蘆筍鮑魚沙律配特級魚子醬」、「白蘆筍伴意大利雲吞配西西里紅蝦」、「香煎地中海吞拿魚伴魚肚及白蘆筍配辣根」等等。
白蘆筍何以特別矜貴?
全球大概只有十來個國家及地區出產白蘆筍: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秘魯、日本、台灣及中國等等……氣候、土壤及培植技術各異,質素參差。最高貴為3A級,產於筆者初嚐白蘆筍的德國黑森林;埋在泥土之下生長,每遇長高,必然加高蓋頂的泥土,嚴防接觸太陽變價值略低的青綠蘆筍,須由專人悉心栽種,得出長短一致,品質細緻幼嫩,收成時仍然保持象牙白色的精品。
年前四月下旬適逢節令,橫過西班牙北部Camino de Santiago,沿途得嚐非常相宜當地出產白蘆筍、雖與黑森林產品素質略有分別,然而入口一樣香甜多汁,天天一頓享受滿足。若春季人在法國或意大利,常亦購買白蘆筍回去設有廚房住處,以至簡潔方法煮弄,吃極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