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工做 家家樂團圓

蘋果日報 2002/02/13 00:00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黃洪
新春伊始,大家都會對新一年作出美好的祝願。在現時的社會情況下,甚麼才是合適的祝願呢?香港人最通常的祝福語是「恭喜發財」,在樓市股市節節上升,大家都很容易搵快錢發大達,祝福「恭喜發財」者順口,被祝福者也樂於接受。但現時資產大幅貶值,通縮一再持續,不少人面臨破產,亦有二十一萬人失業,對面臨上述困境的親友祝「恭喜發財」,似乎有點「攞景」或「贈興」的味道。

就業是大前提
除了買樓買股外,港人發財另一主要途徑便是賭博。賽馬、打麻雀、賭波、十三張、十五胡已成為眾多基層市民的主要生活及娛樂,新年時發新年財更是必備節目。小賭可以怡情,但大賭卻可以亂性,而且賭博必然是零和遊戲,有人輸錢才有人能贏錢,將自己的發財希望建立在別人的破財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們是否要改口,想想除了「發財」外,還有甚麼祝願和希望呢?
以今年香港的環境,「人人有工做、家家樂團圓」的祝福可能更為合適,更受歡迎。港人一向重視工作,一來有工作方能有穩定收入,那比一次過的「發財」更能提供生活的保證。二來工作令人有滿足感和自尊,亦能發揮所長。現時的失業者當然希望有工開,而在業者亦希望更多人可以工作,那麼減薪減福利的風氣才不會繼續蔓延。不單是打工仔,老闆亦希望更多市民有工做,才能令本地消費再次興旺。

尋找內心平安
「人人有工做」是美好的祝願,但如何能達到呢?特首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說:「就業、就業、就業;經濟、經濟、經濟」。看來是下定決心要解決就業問題,但這仍未足夠。政府必須制訂明確及全面的就業優先社會經濟發展政策,無論在發展策略、政府施政、人力培訓及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各方面的政策均以創造就業、穩定就業為大前提。
過去一年國際局勢動盪,「九一一」美國遇襲、阿富汗戰爭爆發、以巴戰火重燃、印巴對峙,令人感到戰爭原來可以這樣接近。面對令人感到紛亂不安的世界,家庭的溫暖和關懷成為尋找內心平安的重要歸宿。中國人一直非常重視在新年中能夠一家團聚,在今年的情況下,家人能夠平平安安、高高興興團聚過年,相信大家都會珍惜和滿足。「家家樂團圓」所帶來的喜樂與平安,亦不是「發財」可以替代。可惜是新年過後,不少爭取家庭團聚的港人子女,將會被迫返回大陸,一幕幕骨肉分離的慘劇將會上演。當我們千家萬戶快快樂樂慶團圓的時候,會否想到這就是居權證家庭所渴求所要爭取的東西,家家樂團圓難道不是一項很基本的要求、很自然的權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