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然一笑:死得乾淨 - 莫樹錦

蘋果日報 2011/11/12 00:00


「飲茶」是廣東人生活藝術,滿桌蝦餃、燒賣、叉燒包和各款中大特點,大家只需啖上一口香茶,話匣子便自動打開,就算是不大相識的也會說個不停。
這天正是「醫生病人飲茶日」。為鼓勵肺病患者互助溝通便建立了「LungCancerPatientSupportGroup」(肺癌病人互助組織),除不同形式溝通外,還有郊遊,迪士尼一天遊和飲茶日。平日坐在書桌另一端,白袍醫生令人感到有點拒人千里,惟在飲茶大圓桌上人人平等,唯一不平等是大胃口的便多吃兩個叉燒包。
跟往日一樣,熱鬧對話之餘少不了問病,醫人可答便答,不可答便要讓主診醫生在診所回答。正是嘻嘻哈哈天南地北之際,一向開朗又好講笑的胡先生突然說:「醫生呀醫生,如果遲些病情轉差無得醫,麻煩你告訴我,等我快啲跳樓死咗去。」
醫生感覺像被偷襲,未知他在說笑還說真,惟有小心地問:「為何要跳樓?」
「死得乾淨嘛!」他理直氣壯地說:「一跳就搞掂。」
看來他是認真的,但飲茶桌上眾目睽睽下也不能深入地探討其私隱,便半說笑道:「誰說死得乾淨,留下腦漿鮮血要別人清潔,多麼麻煩,又或者跳下來時禍及途人,更煩。」
胡先生辯說:「我是指死得乾乾淨淨,不用捱苦。」
「你不捱苦,卻苦了未死的人。好似有點自私。」
「麻煩別人我也不想。我不是怕死,只是怕痛苦。」胡先生歉意道。
醫生也坦然道:「我跟你想法沒有兩樣。」
人怕痛苦,理所當然。把痛苦跟死亡掛鈎,合情合理。既是如此,最常見想法就是希望把死亡過程盡量縮短,那麼痛苦也相繼減少,病者跟非病者都會說最理想是心臟病發片刻中死去,若沒此福氣者便會自言把生死操控於自己手上。這種想法並非完全錯誤,只是缺乏理解和信心,要知道並非所有致命病症包括癌症都引致痛苦,痛楚只是疾病的一部份,超過三分一癌症病人不會經歷任何痛楚,而信心就是相信醫生有能力在死亡過程中幫助病人度過難關,死蔭幽谷雖非易走,醫生實有能力把痛苦減至最低。
人最重要是活得乾脆,不是死得乾淨。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莫樹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