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請外族校長 - 石琪

蘋果日報 2002/05/18 00:00


未來本港各大學的校長人選,除了應該打破性別歧視,不再全由男性包辦之外,也應破除種族界限,才能加強國際化。
無可否認,過去英人治港曾長期有種族歧視,洋人至尊。九十年前香港大學正式成立,頭六十年的校長全是洋人,直至一九七二年才出現首位華人校長黃麗松。
隨着香港各界華人實力加強,港英亦採取「懷柔」政策,此後港大及其他大學幾乎都轉由華人當校長,這是合理的轉變。九七回歸後,各大學選聘校長更順理成章,似乎只考慮有國際成就的華人學者。例外的只有二○○○年至今年的港大校長戴義安是洋人,全因前校長鄭耀宗因民調風波辭職,才由這位洋副校長補上,純屬過渡性質,現在就要讓位給華人徐立之。
但其實全由洋人或全由華人出掌最高學府,都有種族偏見。雖然,香港人口華裔最多,又回歸中國了,華人優先很正常。不過,既然可以讓外籍華人做校長,又能讓洋副校長臨時擔正,那麼亦應在正式選聘時,也考慮非華裔的優秀人選。
西方著名大學,請各族人(包括華人)做校長很普通,國際化的香港實在不必專聘華人領導大學,只要適合,各色各族都可以。如果香港出現一位黑人女性大學校長,香港才不愧為世界級自由開放的城市。當然一切必須順其自然,刻意這麼做就不好。首要重點應該是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