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富經驗的投資者更可嘗試DIY,自行組合保本票據,作為直接購入坊間熱賣票據的另一選擇。
目前要自行購入零售債券的途徑不少,至於期權部份,投資者必須選定掛鈎資產的類別,或多以個別的股票為主。他們也可選擇以較長期的認股證代替認購期權,因為認股證屬期權的一種,而流通量及透明度也較高;然而,與現成的保本票據相比,自行DIY的認購期權選擇較少,或許較難投資在一籃子的股票上,而環球股票的難度更高。
投資期一般較長
一般來說,惟有票據的保證利息愈高,投放在認購期權的資本才會愈高,間接令整體的潛在回報亦相應增加。這解釋了為何一般保本票據的投資期相對非保本性質為長,潛在回報也較遜色。
雖然如此,保本票據的持有人也不一定需要持貨至到期,現時市面上的保本票據大多設有提早贖回機制,部份更是全自動運作,更可短至12個月開始啟動。只要投資者在投資這類產品前,留意一下其中的條款細則並進行比較,定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即使保本票據也不例外。首先,只有一直持有至到期日,或在投資期內由於一些事先議定的事件出現而令票據提早贖回,投資於保本票據的資金才會100%保證發還;倘若投資者在投資期內自行提出贖回要求,往往需要以折讓價出售,較難達到保本功效。
另外,有別於普通債券,大部份保本票據並不會保證全期息票,至於會否支付任何額外息票款額,往往要視乎掛釣產品在投資期內的表現。當然,具保本性質票據的回報,可能較非保本票據為遜色,這正是投資者要學習取捨的地方。此外,由於保本產品的參與率高低,將會直接影響潛在回報,因此投資者應留意個別產品的條款細則。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