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英識︱港英都係一分錢一分貨

蘋果日報 2020/10/26 12:42

戀上英識寄宿學校公立學校天能Christopher Nolan

不知香港人是否天生習慣了看醫生的概念,若被送進伊利沙伯醫院緊急開刀手術,醫生會告訴你:公眾病房、二等房、頭等房分開三種價錢,但醫生提供的專業服務質素,不會因價錢不同而分高下。
換言之,在英國專業道德之中,一個醫生替何鴻燊看病得到的報酬,與一名平民差很遠;但醫生醫何鴻燊與醫那個牛頭角順嫂,不會因為病人付錢多少而出現彈弓手。
感謝香港醫療制度此一清晰的道德要求,最近有專家勸籲香港人:移民英國最好將積蓄用在買樓,因為樓產可以升值,而將子女送進一年幾十萬的寄宿學校讀書,不如將子女送去學費僅十分一的便宜政府學校,因為學費付了出去,教育不會升值。
首先,這位教育專家的動機我相信是良好的。因為他採取父母的視角以及香港人習慣的投資視角。在英國買房地產如同買股票,不過教育是一種投資,香港人不太明白。幾十年來香港的Top School如拔萃、聖保羅或喇沙,都是官校或津貼中學。
七十年代有很多私校:新法、利馬竇、威靈頓等等,政府不予津貼,學費貴許多。教出來學生做律師和醫生的機率較低,做飛仔或古惑仔風險較大。
或者因為這樣,因此將香港的社會那把尺用來衡量英國,或者會產生誤導效果。寄宿學校學費貴,為何還有價值?在滑鐵盧戰勝拿破倫的威靈頓公爵說:「其實打敗法軍的不是英國軍隊,而是英國的寄宿學校。」
香港人其實一向相信「一分錢、一分貨」。香港Steakhouse的肉眼扒動輒七八百元;翠華餐廳的一客牛扒最多一百多元,那麼請問Steakhouse的牛扒是否等於翠華或Pepper Lunch?
既然有Steakhouse或占美廚房,當然有要求高的貴客。英國有寄宿學校,當然有他的理由。
例如最近人人看了大聲讚好、認為看不懂就是IQ低的英國導演鬼才基斯杜化路倫(又譯洛蘭)的《天能》,我看了兩次才明白戲劇情節與人物時間的關係。
為甚麼是「老蘭」而不是史匹堡?因為老蘭畢業於英國希萊貝理寄宿學校,而史匹堡在加州電影學院沒有畢業。
為甚麼我看《天能》,在沒有事先看影評解畫做功課的前題下,看了兩次就明白?因為,我相信是讀過寄宿學校。我認為一位「毅進仔」要在連登網站和社交媒體反複討論與解讀,要看第七次,恕我直言,才會看懂《天能》的三分之一,而且那三分一都是人云亦云,有如抄來的功課。
我這樣說不是傲慢,The point I am trying to make is :這可能是我最政治不正確的一篇文章,預計會惹來不少負評,英國公立文法學校也有好學校,但是一位難求;二來,本地人說 “they’d do anything to keep their children out of the state system” 絕對有他們的原因。
詳細的原因又不必再重複。總之,教育有如醫療,卻又不是醫療。多付學費而得到的教師水準,當然要比付得少的政府學校所得的高許多,這就是牛津劍橋近年宣佈政治正確改革,又聲稱多年來太過歧視政府學校畢業生,而應該向政府學校多一點偏執的關愛,而受盡口誅筆伐的理由。
如果你不懂兩地的文化差異,只要記住這三個名字:威靈頓公爵畢業於伊頓公學,邱吉爾來自英國哈羅,而基斯杜化路倫來自Haileybury。
這三大英雄人物,沒有一個出身政府學校,這就是殘酷但簡單的事實,說穿了也許很Snobbish,也會非常影響我們的生意(已有千多人找英識報讀公立學校),但若果我沒有Opinion,你還有需要看我的文章嗎?倒不如看宣傳單張好過。
作者陳思銘,九歲負笈英國,十四年後畢業歸來;如今身在港,心也在港,但思想始終停留在彼邦。
-----------------------------
《蘋果》英文版免費試睇:了解更多
英文版已登錄《蘋果》App,立即下載/ 更新iOS / Android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