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名,鄉村留名

蘋果日報 2013/09/16 00:00


火炭平房區座落於桂地新街,旁邊是桂地新村。
火炭共有十四條鄉村,1976年政府收地發展火炭工業區,不少臨海鄉村因填海而變成置身工業區內,而在山裏建屋的鄉村則因交通不便而漸漸荒廢,卻用回村名命名工業區內的街道,如黃竹洋街、山尾街以為紀念。火炭是一個谷地,十四條鄉村由昔日海邊一直沿河谷伸延至草山,曾是一片翠綠田野。新界鄉鎮地名皆按地形而來,火炭谷倚山臨河,水退時形成河灘,客家話讀音為「悔灘」,因口音問題而誤讀為「火灘」,再演化成現在的「火炭」。昔日沙田有九約,意指九個分區,約是鄉村間的聯盟組織,火炭就是其中一約,火炭約就包含了火炭、拔子窩、落路下、河瀝背、九肚、石寮洞、山尾、黃竹洋、長瀝尾、凹背灣、龜地、禾寮坑、赤坭坪、馬料等十四條村。政府收地後,火炭約中的龜地村遷村,龜與桂諧音,變成桂地新村,而黃竹洋村、山尾村等的村民也遷入桂地新村,由桂地新村後的山徑出發,可串遊黃竹洋、坳背灣(凹背灣)一帶。坳背灣村曾是來往大埔、九龍及荃灣的主要通道,有石道可供馬匹行走;山間還有已荒廢的村校德華公立學校遺址,它於五十年代興建,曾為坳背灣、山尾、河瀝背、及黃竹洋等山村服務。
火炭的鄉村並非全在山間,在火炭站旁的火炭村便是交通便捷的搶手盤,從火炭站B出口步出有個樹木眾多的小公園,轉出看着用單車代步的村民掠過,點點風景,只要不望向河的另一方,倒能投入鄉村氣氛。火炭村村民姓鄭,建有祠堂,原籍廣東省五華縣,避亂遷居博羅縣,其後再於清雍正年間再移居現址。火炭約各村多為二百多年歷史客家村落,即便火炭村早已建成現代丁屋,仍然可看到傳統客家屋,但規模不大,倒是在村後仍然看到巨樹環抱,隱約看到昔日的田園風貌。昔日火炭約的村民大多務農為生,山村則輔以斬柴,靠近山下的村則也有飼養家畜,自給自足,工業區的開發,提供其他就業途徑。
empty
火炭仍有不少單一姓氏的古村,火炭村便是鄭姓村。
empty
火炭工業區由田野開發而來,山後巨樹是證明。
empty
鄉村愛在門前種果樹,火炭村村民身在都市,心仍在鄉村。
empty
七十年代火炭的住宅規劃,在較高地勢興建房屋,跟低地的百年歷史火炭村成強烈對比。
empty
火炭村自有悠閒一角,左右卻被現代化的工廠大廈包圍。
empty
此村是非原居民村,村民來自六十年代大陸難民。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