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有望 今年港股料勝去年
證券界預測恆指重上14000
【本報訊】港股去年表現令人失望,恒指全年下跌24.5%。證券業人士認為,隨着美國經濟好轉,港股今年表現料勝去年,恒指年內有機會挑戰14000點。至於投資界一向憧憬的「一月效應」,有證券界人士料今年難望出現。
所羅門美邦香港研究主管陳永發預期,低息環境將驅使資金投入股市,且隨着美國經濟復甦,在911後實行成本控制的企業,盈利將有改善,直接對港股有利。他估計恒指在今年第3季可望重上14000水平,即市盈率由現時的17倍升至20倍,因此建議投資者趁經濟復甦,吸納具有增長潛力的股份,如地產、綜合、電訊和傳媒股,但減持銀行和公用股。
法國巴黎百富勤香港證券分析主管顏偉洪認為,市場資金充裕及美國經濟將復甦,對港股有利,預料恒指在今年第2、3季可升上13000至14000水平,較現水平有23%升幅。他建議吸納具有復甦概念和在國內經營業務的本地公司,如新世界基建(301)、合和(054)和香格里拉(069)。
中國概念股看好
ING霸菱證券則估計,美國經濟要到今年首季才見底,本港經濟的前景未必秀麗,通縮情況可能持續至2003年初,失業率在今年上半年會保持在5%以上,因此建議本地投資者把眼光放在那些業務全球化、區域化或具有中國概念的股份上,而非受惠於本地經濟復甦的股份。
霸菱建議吸納滙豐控股(005)、和黃(013)、國泰航空(293)及電視廣播(511)。該行解釋,滙控及和黃的業務國際化,身為藍籌股,即使經濟復甦時間推遲,下跌空間亦有限,兩股目標價分別為106和79元;國泰則具有復甦概念,客運需求可望在今年首季後回升,目標價13.25元;開始進軍國內市場的電視廣播可望造好,目標價38元。
東泰證券研究部聯席董事鄧聲興預期,港股首季會較波動,直至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復甦,港股表現才會好轉,預計恒指全年最高見14000至15000點,業務全球化的股份可以看高一線,主要因為這些股份不受到本港經濟增長放慢影響。
港股現水平不便宜
另外,他認為港股今年難以受惠於「一月效應」,以往股市出現「一月效應」,主要是投資者年尾獲發花紅,有餘錢投入股市,加上基金經理入市所致,但今年裁員、減薪之聲不絕,基金經理又較以往審慎,憂慮經濟前景不穩,而且港股在現水平不算便宜,稍欠吸引力。
萬能證券董事總經理陳漢明則稱,雖然傳統上有「一月效應」的說法,但預計2002年可能不會應驗,因為日圓走勢疲弱,相信會影響區內股市1月份表現,但相信隨着下半年經濟數據逐步轉好,恒指將會回升至14000點。另外,他認為今年民營企業股及國企股表現會優於藍籌股,因無論內地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或認可當地專業投資機構(QDII)能否獲准來港買賣港股,內地的民間資金亦會再度流入港股市場,他們會傾向買賣較熟悉的民企股及國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