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今年遇上百年難得一見的水災,德國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對於德國總理施羅德而言,今次的水災可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足以成為他成功連任的轉捩點。
施羅德當年曾承諾,要是當選總理的話,必然會致力把失業人口降至350萬以下。亦憑着此項承諾,施羅德在國民求變的心態支持下,成功擊敗前總理高爾而踏上政壇最高峯。
時間匆匆,轉眼間另一次大選又屆,由於外圍經濟欠佳,德國未能獨善其身,失業人口不降反升,最近又再重越400萬關口。過去5年,施羅德政府並沒有可陳的政績,經濟每下愈況,更招致民怨載道。根據6月的民意調查,施羅德的支持率遠低於在野黨,9月大選中落敗已幾成定局。
水災變成救命繩
豈料歐洲大雨成災,洪澇為患,卻可能成為施羅德的救命繩。眼見減稅亦未必能挽回人心,施羅德果斷地以賑災為藉口,把減稅措施無限期押後。此外,施羅德倡議微增企業利得稅1.5個百分點,把多收的稅款幫助災民。此舉令本來受惠於減稅的企業皆難以提出反對聲音,而施羅德政府的民意支持率卻持續攀升,目前已與最有威脅的反對黨叮噹馬頭,更有超越的勢頭。
施羅德把握今次水災的機遇轉危為機,雖然能否成功連任,仍有待9月22日大選後才能揭盅,但最起碼亦已在必敗的劣勢下找到一線生機。吸取過今次教訓,相信施羅德再不敢為減少失業人口訂下目標,最多只會像我們的特首般,講講承諾帶領屬下日以繼夜地努力工作,直至經濟成功轉型等口惠而實不至的廢話。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