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爆發大規模疫症初期,很多人擔心中國經濟會受很大衝擊,所以4月中旬中資股遭短期拋售,但後來很多聰明投資者卻反其道而行,大量買進。因為正如前所述,SARS對第三產業危害最大,但中國的第三產業只是佔國民經濟大約7%而已。中國始終是以第二產業的製造業為主,大約佔國民經濟的一半,所以中國GDP頭4個月仍錄得9.9%的驕人增長,但未來增長一定放緩。但以全年算,國內外的經濟學家仍認為7.5%增長仍可達到。
事實上,第一季度外資投資中國並沒有減少,反而破了歷年紀錄,因為世人都知道,SARS疫潮只是短期現象,終會過去,中國始終是全世界製造業最具競爭力的地方,現在如是,可見將來也不會變,作為投資者是沒有選擇的。疫情高峯期間,有些外商利用過敏的疫情恐慌,對出口貨物諸多刁難,無非是想壓價爭利而矣,但這樣一來,卻令中國製造業更具競爭力,對別國的製造商也就更不利了。
內地:危難中顯優勢
SARS是一場災禍,也同時是一場考驗,在經濟領域來說,能通過考驗定會抓到無限機會。SARS會拖慢經濟增長,加深通縮,在此環境下,只有能把生產成本不斷降低的企業才可生存。環顧全球,現今只有中國可以持續做到,中國會順應通縮的環境,進一步擴大製造業的優勢,正如日本當年(70年代)利用石油危機的機會,把又平又省油的車子賣到美國去,使一向看不起日本車的美國人不得不買。自此以後,隨着日本汽車不斷改進,終於奠定了今日日本車在美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實這何嘗不是中國製造業所行的路。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