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除夕新年期間是青少年參加派對狂歡的日子,資料顯示近期有毒販將多種精神科藥物混合成一粒藥丸出售予年輕人,有藥劑學教授警告,由於青年濫用此種藥物出事求醫時,很難確定所服每種藥的成分,對施救造成困難,令死亡的危機亦倍增。
冰混K仔最普遍
警方資料顯示,政府化驗所於二○○○年至今共檢驗了二百二十一種由警方及海關撿獲的「Fing頭丸」,發現當中有八十二種含有超過一種成分,其中以「冰」混「氯胺酮」(又稱K仔)最為普遍。
身兼中文大學藥劑學院副教授、及禁毒常務委員會委員的李炯前昨日表示,近一年有不法之徒向青年售賣一些將「冰」、「Fing頭丸」及「K仔」混合的藥丸,而過去他曾見過有人將「K仔」、「Fing頭丸」、止痛藥及鎮靜劑四種藥物混合製成藥丸。由於這幾種精神科藥物有不同藥性,混合後令毒性加強,若濫藥者一旦出事求醫時,由於身體反應表現反覆,令醫生很難斷症醫治,因而令死亡率倍增。
警方數字顯示,剛過去的聖誕節十二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期間,警方單在油尖區已撿獲三百五十三粒精神科藥物、七十六包懷疑「K仔」、六支「大麻」及十五克「冰」,並拘捕八名涉嫌販毒及藏毒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