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香港隱世礦洞】沙田區嘅無底深洞

蘋果日報 2015/12/31 06:00

污染礦場廢墟礦業礦洞地質師針山礦場鎢礦採礦污染香港礦務處朱晉德

原來從地理而言,香港的中心點不是金融中心中環,也不是為人熟悉的金鐘,而竟然是個鮮為人知的礦場──城門針山鎢礦場。地質師朱晉德(Jackie)這兩年來出入全港35個舊礦場至少70次,著書述說本地礦業故事,還希望大眾關注全球礦場作業的污染問題。
記者:葉瑞媚 攝影:伍嘉亮

「初初我們估計有兩至三個,原來有40至50個,甚至60個,針山鎢礦只是其中一個。」地質師朱晉德帶同記者到城門水塘後,往叢林步行約一小時,便到達礦場遺址。沿着山邊的碎石坡爬上去,可找到約高1.5米的礦洞口。有些洞口更存有積水,令洞內閃閃發光。

朱晉德指城門針山礦場,主要是開採鎢礦。鎢,就是鎢絲燈膽的物料,不只耐熱,若加入鋼,更能煉成全世界最硬的鋼材。這座礦山的鎢礦脈,主要是垂直藏於山的中心位置。開採時需要在山邊不同高度,開鑿通路進入。沿着洞口前進,可看到整個空心斷層,也就是被採走的礦坑。礦坑約深100米,存在一定危險性,遊人應保持距離。

針山礦場的黃金時期於1941年,產量高達120公噸,屬當時大規模的礦場。到1949至1951年,正值韓戰關係,鎢的價格上升,礦場便不斷被開採。「五十年代初正是打韓戰,那時很需要鎢這種金屬去製造軍備,例如火箭推進器又或者打仗時候的槍械等」。在採礦業的全盛時期,有超過五千人在整個新界採鎢,如上塘和青山等。當時更有香港礦務處管理礦務。

但昔日礦場和鄰近辦公室,輝煌不再,變成廢墟。不甘心這段歷史隱沒於山林間,原本在外國礦場做地質勘探的朱晉德,便自願人工減半,回港辦非牟利機構,帶團參觀礦洞,還希望大家認識礦場作業的污染問題。「曾經去過印度、哈薩克和俄羅斯等等地方,他們礦場流出的污水廢水或者重金屬的水,直接經河流排出,使附近的農田及植物不健康生長。我想引起人們關注我身邊所用的物料,從而關注到地球的可持續發展」。

儘管香港所有金屬礦場早已經停產,但朱晉德仍希望可活化礦場,作為新的旅遊景點或歷史遺跡。他冀望將來可研究礦場昔日的污染,以及有否遺留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