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現代的西洋陶淵明,生活方式跟陶淵明差得遠了。陶潛「守拙歸田園」,體力勞動可能只限於「採菊東籬下」,但西班牙南部山區夏天炎熱,冬天嚴寒,農村與市區阻隔,沒有公路可達;設備簡陋,事事都須親力親為,並且主要靠人力和牲口的氣力,加上基本層次的機器,生活所需的材料──包括蓋房舍和造橋樑──大部分來自周遭環境。作者顯然是壯丁,而且對於木石工程以至養雞牧羊及種花種菜都有點認識,只見他天天忙個不了,邊做邊學,災難及笑話多籮籮。牧羊並不是浪漫的營生,牧場的空氣充滿羊糞、羊毛的氣味;蒼蠅揮之不去,汗水混着泥塵……而且辛勞工作,所賺無幾,應付了日常所需,要額外添置器材和維修,就要找外快。作者的外快是每年隆冬到瑞典的農場幫工剪羊毛,及寫了這本生活誌。是什麼令他堅持?也許同樣是「山月照人歸」的境界吧,看他的書,你會明白的:ChrisStewart,《DrivingOverLe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