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騙今年首季較去年同期升4成 19歲女生失352萬

蘋果日報 2019/05/08 17:00

電話騙案猜猜我是誰假冒官員虛構綁架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及反詐騙協調中心,今午召開記者會交代電話騙案最新趨勢。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譚威信表示,今年首3個月的電話騙案共127宗,較去年同期90宗上升4成,涉及金錢損失有125宗,較去年同期的71宗上升7成6,而今年首3個月的損失金額高達3446萬元。
騙案手法包括「猜猜我是誰」,佔6成半,另外3成半是「假冒官員」,僅一宗以「虛構綁架」的手法行騙,其中「假冒官員」損失金額高達3055萬元,佔騙案總數8成8,而「猜猜我是誰」涉及的金錢損失則有384萬元,「虛構綁架」損失約6萬元。受害人中女性佔52.8%,48%為61歲或上人士,30歲以下受害人約佔2成,當中逾9成是因「假冒官員」手法中招的。
今年首季最大單一損失數字為352萬,受害人為暫居香港的19歲內地女生,她在今年3月,於住所接獲詐騙電話,騙徒訛稱為速遞公司職員,指其包裹被內地扣查,並涉及刑事罪行,其後電話轉駁至內地官員,要求她開設戶口,交出戶口資料及密碼,她先後多次存錢到新戶口,其後發現戶口金錢被轉走。
譚威信續稱,警方關注今年3至4月接獲兩宗「假冒官員」混合「虛構綁架」手法的電話騙案,手法是騙徒以一般「假冒官員」欺騙受害人,其後要求受害人提供家人的資料如電話號碼及姓名等,騙徒隨即要求受害人停止聯絡家人,並要受害人「收埋自己」,騙徒然後聯絡受害人家人,訛稱受害人被綁架,要求家人交出贖金,警方去年並無接獲有關個案手法,2017年有3宗,2016年則有2宗,今年似有捲土重來趨勢,警方期望市民多加留意此行騙手法。
此外,警方留意到「猜猜我是誰」的手法,騙徒往住致電潛在受害人之前,先在網上社交平台做搜查,獲悉潛在受害人的網名或「花名」,當致電受害人時,令他們更容易相信騙徒。
【六四30】守住歷史 拒絕遺忘
https://hk.adai.ly/zdzKtt2RiW
星期一至五晚上10點半
《動腦Q》Let's Q the money!
http://bit.ly/2QW8L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