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鎖國四十載緬甸一派閒適

蘋果日報 2002/01/02 00:00


跨上烏黑的木樓梯,MaMon家的婆婆就在陽台上看着吊牀裏睡得正酣的小孫兒,女兒在旁熨衣服,一家三代在度過閒適的下午,這是MonVillage「高腳樓」內的光景,在閒適背後,還領會了緬甸封閉40年後的新空氣。
文、攝:盧志峰
高腳樓農民上居下舖
在泥濘的村路兩旁滿布大小、高矮不一的「高腳樓」,這些木房子的底層不是用來織布,就是牲口的棲身地,除了耕種,這些上居下舖的生存方式令佔緬甸人口最多的農人得以餬口。
MonVillage是通往古時孟族首都勃固(Bago)路上一條小村莊,現今的勃固已失掉往昔的風華,她只是酣睡在勃固河畔一個小鎮。附近村落裏的木雕廠和織布房雖然規模細小,但緬甸著名的柚木雕和莎籠(Longgy)都是出自這些農人粗碩的雙手。
40年鎖國4年開放
經過近40年的鎖國,緬甸這個神秘國度從90年代開始逐步開放,由一個封閉停滯的時空脫胎而出。
「我哋𠵱家重未全面開放,但一切都喺度改變中,1988年以前,我哋一個遊客都唔畀入。90年代之後我哋起酒店,高速公路由1條加到3條,𠵱家第4條都就快起好,96年尾至97年初全面開放旅遊業,只係短短4年,嚟嘅人愈嚟愈多,尤其係西方遊客。」大學4年級的邱萬光說時聲情並茂,中間分界的頭髮不時躍動。
「屋企都係講客家話,出外就用緬語,國語係補習社學番嚟嘅。」緬甸一度關閉所有中文學校,華人學中文只能搞地下。
「如果搵唔到工,我會考慮繼續當導遊,我喜歡向外國人介紹呢個國家。」邱萬光為仰光大學選修植物學的學生,他期盼找到其專業。國語有頗重口音,但他總是一字一句毫不含糊讓人明白。
白天當牙醫晚黑玩夾Band
當牙醫的Angelene,大學數學系的Manda和準備進入大學生物系的Grace不約而同對音樂有一份執着。
「我白天做牙醫,晚黑就嚟夾Band,我太鍾意音樂啦!」剛才還一臉羞怯文靜的Angelene忽然雀躍起來。
「收入唔算好,但亦唔算差,一般人平均每月收入30至40元美金(約234至312港元),已經足夠生活,我哋主要都係鍾意個過程。」這隊由四男三女組成的樂隊EMB一星期五晚在餐廳獻唱,每晚換來30多港元,一個月約有700蚊收入。EMB唱的都是西方的PopSong,這個晚上相遇時已過了11時,緬甸政府規定娛樂場所要在這時間停止活動,但EMB三位女主音仍樂意清唱一曲。
「(對於將來)我哋期望有正面嘅發展。」清晰的語調源自三位女主音歌手。
大街上,一輛預約的出租車停在餐廳門外,眾人有背着小包,有背着結他,輕快地躍上小車,片刻,漸次沒入街角盡頭。
出門提一提
簽證:持特區護照、BNO或CI者均須簽證,查詢電話:28277929(緬甸領事館)。

機票:可購買4日3夜仰光旅遊套餐$3,759,查詢電話:31965338(通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