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的足印 18年的燭光

蘋果日報 2007/06/04 00:00


累了,有時想停下來,撂下那根挑了18年的擔子,管它三七廿一,八九「六四」。可是一閉上眼,就想起那年那夕的天安門廣場,看到一灘灘鮮血,聽到一串串槍聲。於是又鼓起勇氣,拂去一腳泥濘,拭去兩行熱淚,手牽着手再上路。
從當初華潤集團也加入譴責北京血腥鎮壓,到如今香港特首被指曾參與《民主歌聲獻中華》也要慌忙否認,留下來堅持年年六四舉起燭光的香港人,顯得又孤單又無奈。今夜維園,當你我再度相遇,會不會驚歎對方臉上又多了一道皺紋,雲鬢又多了幾點花白?幾星薪火,一晃就是18年。 記者:蔡元貴
逾百萬港人三度上街
1989 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4月病逝,先有北京大學師生在校園悼念,其後人民也自發追思,哀悼活動後來發展成不滿社會現狀的遊行示威。這場八九民運獲得全國以致全球華人支持,香港人也發起過多次集會遊行聲援。
5月21日,100萬港人上街,聲援北京學運。5月28日,再有150萬人大遊行,響應北京學生的「全球華人大遊行」號召。6月4日,北京政府派遣解放軍入城,以坦克及機關槍鎮壓學生。香港人遊行至跑馬地後參與「黑色大靜坐」,聲討北京政府,靜坐和遊行者加起來估計逾100萬人次。
在北京,李卓人代表成立不久的支聯會探望學生,並準備把100萬元港人捐款送交民運領袖。六四屠城後,李卓人與一眾港人緊急撤退,卻在登上港龍包機之後被公安上機帶走,迫簽悔過書,3日後才獲釋返港。
當年與李卓人同行的基督教事工委員會代表梁詠雩憶述:「我當時就係坐喺阿人隔籬,有公安行入機艙,逐個查回鄉證,查到阿人嘅時候,話佢本證件未蓋印。阿人同我講,明明已經蓋咗印,我都好愕然。但係嗰一刻大家冇為意,阿人就跟咗公安落機,大家等咗一、兩個鐘,阿人都未返上嚟,機長話唔等,宣佈起飛。嗰一刻,我哋先知乜事,全機氣氛都好凝重。」
李卓人的妻子鄧燕娥當時身在英國深造,從表姪口中得知丈夫被捕,立即趕返香港。6月8日,李卓人獲釋返港,娥姐說:「好多人喺啓德機場接阿人,佢第一個見到我,攬住我喊,我未見過佢咁激動嘅。」有段時間,李卓人很敏感,入睡前總會看清楚有沒有鎖門。
empty
送捐款給北京示威學生的李卓人,六四後被當局拘捕,其後回港,大批市民到啓德機場迎接。
empty
李卓人
1990 第一次維園六四燭光集會,有15萬人冒雨參加,齊呼口號:「不想回憶,未敢忘記;歷史傷口,毋忘六四。」

1991 10萬人響應六四兩周年集會,人數比前一年減少三分一,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認為熱
情淡化可以理解,但相信香港人仍然沒有忘記六四事件。

1992 因聯繫民運人士而被中共監禁10年的劉山青,91年底獲釋,返港後加入支聯會運動。

1993 鄧小平的經濟開放政策,再配合釋放部份民運人士以便申辦北京奧運的策略,進一步沖淡了民間悼念六四活動的熱情,維園六四集會出席人數減至4萬。
六君子捍衞新聞自由
1994 臨近九七,傳媒報道六四的態度開始轉變。亞洲電視管理層一度禁止新聞部播放一套由西班牙電視台拍攝的《八九天安門事件》,引發六位資深新聞工作者集體請辭。他們是署理總監潘福炎、助理總監李玉蓮、總採訪主任盧永雄、採訪主任徐佩瑩、城市編輯劉國華及編輯呂雲生,人稱「亞視六君子」。
六君子之一的徐佩瑩曾採訪八九民運,六四事件前幾天才調回香港。如今提起六君子風波,仍然堅持當年沒有做錯:「事情如果同樣喺𠵱家發生,我諗我嘅決定都唔會變。」她說,《八九天安門事件》補充了一些大家對六四事件不清楚的畫面,沒有理由禁播,任何新聞工作者都不能接受:「如果傳媒編輯唔能維持自主,社會會點?」
亞視管理層其後讓步,批准播放該片,六君子則堅持引退。徐佩瑩說:「到最後我哋仍然辭職,理由再唔係套片播唔播,而係同管理層互信基礎已經受到破壞。」徐佩瑩89年曾置身與於天安門廣場的民運波瀾,日以繼夜直擊事態發展。她最記得,民運後期北京開始戒嚴,大家很緊張,不曉得黑夜裏會發生甚麼事,通宵警惕,看到晨光才鬆一口氣。
十多年來,傳媒報道六四事件篇幅逐年遞減,徐佩瑩認為,隨着事件年代漸遠,傳媒關切程度有所不同,篇幅變化是正常的:「但係我相信,對於大是大非,香港人堅持嘅心態係冇變嘅。我個人對六四嘅睇法一樣冇變;做錯嘢應該認,我哋置身於歷史嘅一個階段,希望事件有個好嘅總結,撫平傷口。」

1995 逼近主權回歸的關口,燭光集會以「毋忘六四,跨越九七」為主題。大家都關注,當香港重新成為中國領土之後,是否仍能每年擎着蠟燭遙祭八九民運烈士。

1996 支聯會的地位遭受嚴峻挑戰,悼念六四的自由也面臨威脅。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公開批評支聯會不愛國,指支聯會的活動損害社會穩定及經濟繁榮。特區籌委會副秘書長邵善波也強烈暗示,悼念六四活動九七後可能觸及《基本法》23條叛亂及顛覆罪。
empty
亞視新聞部「六君子」(左起)徐佩瑩、李玉蓮、潘福炎、劉國華、呂雲生、盧永雄,當年因不滿公司禁播有關六四事件的影片,憤然辭職。
港大生保護國殤之柱
1997 回歸前最後一次燭光集會,出席人數反彈,有5.5萬人。維園夜裏張掛着「戰鬥到底」4個大字,紀念六四雕塑「國殤之柱」在會場上豎立,雕塑家高志活與支聯會常委一起站在台上,高舉蠟燭哀悼六四死難者。
集會結束後,一群港大學生利用貨車運送國殤之柱上校園,一度與校方保安人員對峙,最終在眾多同學與市民聲援下,成功把國殤之柱安放於港大。當年做跟車硬闖校園的港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黃瑞紅,如今已晉身大狀。她說:「當時大家好擔心,九七後國殤之柱無處容身,支聯會問我哋可唔可以擺喺港大,學生會同校方聯絡,校方以安全理由拒絕,我哋唔理得咁多,當晚集會後,就呼籲港大hallmate(宿友)聲援。」
貨車駛到旭龢道港大入口,保安員截停,並報警求助。近1,000名學生與保安對峙數小時。至凌晨3時,警方收隊,保安員終肯開閘放行國殤之柱。黃瑞紅說,港大迎接國殤之柱的意義重大:「大學應該係一個自由嘅地方,唔應該受到政治干預。當時唔夠一個月就回歸,我哋可以喺中國版圖上繼續擺放國殤之柱,好有象徵意義。」
九七後,國殤之柱如學生所願,一直豎立港大黃克兢樓平台。黃瑞紅希望雕塑可時刻提示同學,認識這段歷史悲劇:「新一代嘅大學生對六四已經冇乜印象,我希望同學唔只每年望一望個雕塑,仲會認識六四,咁樣先會有平反六四嘅一日。」
empty
97年國殤之柱在學生的護送下,運入港大安放。
empty
國殤之柱
1998 回歸後首次維園燭光集會,悼念六四的活動,雷電交加,仍有4萬人赴會。當年4月,北京以保外就醫名義流放學運領袖王丹在六四當晚,於海外透過長途電話向香港市民問好,支聯會現場領唱以王丹詩作入詞的歌曲《沒有煙抽的日子》。

1999 六四10周年,特首董建華公開呼籲香港人放下六四包袱,並私下要求支聯會停止悼念六四活動,然而六四當晚仍有7萬人在維園秉燭致哀。王丹欲來港出席六四集會,不獲香港政府批准。
民主路上薪火永相傳
2000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顯示,市民對支聯會支持度跌至歷史新低。支聯會意識到平反六四將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抗爭,這一代走不完的路,得靠下一代接棒。因此這年提出了「民主二千.薪火相傳」、「教育下一代、接好民主棒」的新口號。為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注入新血液,培養新生力量。支聯會呼籲家長向子女灌輸民主意識,讓支援民主運動得以延續下去。
六四11周年當晚,近30名年齡由3至14歲的孩子揭開序幕,他們站在台上接過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的民主火炬,象徵薪火相傳,肩負延續平反六四的使命。當年「阿牛」曾健成便帶了姪兒曾灼彤上台接火炬。阿牛說,自姪兒懂事以來,其父母年年帶他遊行集會,讓他認識六四歷史。
灼彤今年10歲了,跟記者分享關於六四的感受時,頭頭是道:「我年年都有去,紀念嗰啲學生,佢哋為咗正義,俾坦克車車死,好慘,我戥佢哋傷心!」他的同班同學也有聽過六四事件,沒聽過的,灼彤就告訴他們。灼彤還說長大後會繼續去集會,「幫佢哋(已死的北京學生)爭番一啖氣。」
曾健成的幼子曾杓泓當年也有上台接火炬,阿牛說:「如果家長都可以帶子女出席六四活動,等佢哋知道六四發生乜事,咁就算當權者點樣歪曲改寫史實,歷史真相都會一代一代延續落去。」

2001 支聯會在港大民調的支持度持續下挫,但仍有42%受訪者認為支聯會不應解散,只有14%贊成解散。

2002 這年的六四,既是六四事件13周年,也是國家足球隊首次亮相世界盃決賽周的大日子。結果當晚有4.5萬人出席集會,高於支聯會預期的3萬人。

2003 政府準備為《基本法》23條立法,是年六四遊行集會加入反23條的元素,參加者人數顯著回升。23條涉及顛覆國家罪,香港人擔憂法例會扼殺悼念六四的自由,紛紛起來反對。

2004 「平反六四,還政於民!」03年7.1大遊行推翻23條立法的效應延續至04年,8萬多人湧入維園悼念六四,是回歸以來最澎湃的一次。

2005 幾乎每年六四都來維園的新加坡《海峽時報》首席中國特派員程翔,這年缺席了。他在該年4月被中國政府以間諜罪拘捕,司徒華致悼辭時高呼「釋放程翔」,一呼百應。

2006 六四周年紀念前,司徒華指出,特首曾蔭權89年曾帶同兒子出席聲援北京民運的《民主歌聲獻中華》,曾蔭權鄭重否認。
馬力竄改歷史惹眾怒
2007 民建聯主席馬力指89年六四當天並無屠城,被社會輿論炮轟,指他竄改歷史,公然挑戰人性良知。美國國務院則促請中國政府在2008北京奧運前,公開完整交代六四鎮壓真相。
empty
馬力早前歪曲六四歷史的一番冷血言論引起公憤,支聯會成員前往民建聯總部抗議。
empty
震撼全世界的北京89民運,最終在專制政權的槍炮下結束,令中國歷史蒙上難以抹去的污影。圖為當日數以萬計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絕食。
empty
6月4日凌晨,大批全副武裝的解放軍,從人民大會堂等方向,殺氣騰騰衝入天安門廣場清場。
empty
中共屠城後,6月4日早上,北京氣氛緊張,處處駐兵,一輛坦克車在天安門金水橋前佈防。
empty
北京屠城中,除了示威學生遇害外,不少平民亦無辜被殺。
empty
六四屠城的消息傳來後,數以十萬計憤怒的香港市民上街大遊行,聲討北京當局的暴行。
empty
從89年至今,每年本港都有悼念六四燭光集會,圖為2000年多名小朋友上台,舉起代表薪火相傳的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