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王于漸的「肺腑之言」

蘋果日報 2002/01/03 00:00


在董「誓師大會」上,替董「站台」之一的經濟學者王于漸,坦言除非奇迹出現,否則今年第一季港經濟仍會是負數,換言之,已宣判香港陷入衰退。
王教授雖是台上「挺董八人」之一,但對於當前本港的經濟實況,仍能坦誠直說,比起那些盲目(以利益為出發點)挺董之輩,要勝一籌。
王于漸以港大亞太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身分,受「明天更好基金」之託,所做的經濟預測報告,指出去年第四季及今年首季,經濟仍是負增長,通縮亦會持續,政府財赤屬結構性,必須削減開支,否則「坐食山崩」。

開新稅等於自殺
至於如何解困?王教授認為短期內官府能夠做的不多,但中長期方面則可透過官方政策加以改善,如提高生產力,加強競爭,才可擺脫劣勢,問題是能否做到?
大致上,王教授的看法與我們相若,高財赤、高失業非一時三刻可解決的問題,前者涉及精簡架構及削減與薪酬相關的開支,必須動大手術,董建華有此魄力,能在精簡及削減開支之餘,維持公務員系統的穩定及工作的積極性嗎?
這是公營部門與私營部門最大的分野,正如冠忠老闆說,現在是樣樣減價而不是加價,因此削減營運成本是必須。私營環節話削就削,公營機構便沒有這種靈活性,但若以加稅或開徵新稅來平衡預算,在當前環境,無異「自殺」,單是此點,已足夠董政府頭痛。
從提高質素着手
高失業是公司企業對市場調節的反映,要徹底解決,確須從提升生產質素着手,提升生產質素,則須從人力資源供應方面着手,只有恢復港貿及服務質素,才可改善我們的競爭力,價格高低,與服務收費平貴,取決於質素及是否物有所值,並非名義上的「定價」。
香港營商環境轉壞,競爭力下降,是因為我們收取一流價錢,三流貨色的服務,所以屬於「貴」,要恢復競爭力,不是降低成本以就(目前的情況),便是提高生產力與質素,香港未能做到這點,所以調整期既痛苦又漫長。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