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被轟落後
期望「升呢」即時轉賬

蘋果日報 2016/05/13 00:00


美國三藩市灣區的交通付費系統「Clipper」(路路通)現有版本合約將於2019年屆滿,預期2020年前全面升級到「Clipper 2.0」世代。開發新卡的委員會成員出席公眾論壇時,被市民質疑灣區的交通付費系統發展速度非常落後,未能與時並進。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大都會交通委員會(MTC)於2014年對7,600人作調查,收集他們對使用Clipper卡的意見。不少受訪者反映增值Clipper卡時不方便,若網上或以電話使用信用卡增值,要等三至五個工作天才生效。另外,受訪者主要希望能夠「一卡多用」,除了乘車,還能普及用於泊車、購物。

委員會聯同大都會運輸局(MTA)及公共交通工具代表,組成特別行政委員會,共同開發Clipper 2.0。本年2月舉行了首次會議,本周三再向公眾匯報,金門巴士(GGT)公司總經理馬利根(Denis Muligan)解釋,Clipper卡之所以未能建立快捷的增值服務,是因為現時系統以「卡」為基礎(card-based),而非「賬戶」為基礎(account-based),以致未能更有效與信用卡公司等增值商即時傳輸資料。Clipper 2.0的一大目標是要開發「賬戶」,不過當中牽涉乘客與商戶間的私隱等敏感資料,需要再商討如何處理。

有亞裔人士質疑,灣區甚至整個美國的交通付費系統,比亞洲不少地方的技術落後。委員會主席庫斯特(Carol Kuester)稱,多年前她到香港考察「八達通」(Octopus)卡,及日本「JR East」的付費卡,但始終各地的營商模式及政府監管都不同,難以「搬字過紙」,要慢慢制定各項措施。

三藩市矽谷是當今科技之地,推出不少無線付費系統如「Apple Pay」、「Google Wallet」等,連一張實體卡也不需要,在灣區逐漸普及。但Clipper卡就不能循「無卡」方向,因為需顧及一班年長及低收入人士的需要。馬利根會後表示:「我們要確保新卡更現代化,在加州很多政府服務都接受轉賬卡(Debit Card)付費,這是我們的大方向,讓乘客日後能以Clipper卡更方便快捷地使用各種服務。」

現時Clipper卡的使用範圍,覆蓋灣區九個縣的20種公共交通工具,市面上正流通的卡有逾140萬張,按搭客使用卡所得營運收入最高依次為灣區捷運(BART)、Muni巴士及加州火車(Cal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