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被問及一個有趣的科學問題,到底人體的設計是否適合跑步?這問題可以分成兩個範疇,就是短跑和長跑。
現時百米飛人保特的世界紀錄是9秒58,時速約為40公里,比起很多陸上動物的短跑速度,例如羚羊、鹿、獅子等,還算是很慢的。相比時速高達120公里跑得最快的獵豹,人類的短跑能力絕對不及四腳的動物,所以人體設計並不是專供短跑之用。
反過來,人類的長跑能力,卻遠勝大部份陸上的動物。考古學家估計,現代人類約在10多萬年前起源於非洲大陸,由於要進行打獵覓食,需要走動到遙遠的地方去,於是身體的結構便進化成為有利長途的跑動。今天的運動科研人員,已經尋找出很多證據,確定了人體設計是適合長跑的。
人體的體毛短,以及排汗能力好,散熱快,在長距離跑動時,雖然身體釋放大量熱能,但也不會因此而影響體內正常的恆溫狀態;腳部大拇指與其他腳趾平衡,有利走動時觸及地面的感應,增加平衡力;人體臀部的臀大肌,設計上有利下肢的走動;上臂的擺動可增加身體走動時的穩定性,能夠維持頭部的固定位置,至於能量儲備方面,肌肉和肝臟的能量儲存,在沒有食物的補充下,可供應走動約30公里左右。
所以,當大家參與長跑時,嘗試欣賞一下人體的設計吧!
文:雷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