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擁有逾二千人的建築署宣布推行大改革,由負責設計、興建及維修政府大樓的全包部門,改為只擔任政府建築專家,日後幾乎全部工程都外判;建築署承認,因此兩年後可能會出現人手過剩,稍後會研究推行自願離職計劃的可行性,有工會負責人擔心外判只是部門「瘦身」的藉口,要求政府切實履行不會強迫遣散的承諾。
涉及逾百項工程
建築署的建築設計曾受到外界批評,批評最猛烈的是中央圖書館。署長鮑紹雄昨表示,該署決定推行資源重整計劃,凡去年九月及其後批准進行的新工程,將逐步推行外判,希望在七年內,有九成政府建築工程外判予私營機構負責,而維修工程亦會有八成甚至全部外判。
他續稱,現時新工程中已有百分之三十五外判,涉及的一百零六項工程,造價達四百五十億元,稍後再陸續外判六十五項工程,涉及工程總額二百二十億元;至於外判每年可節省多少工程費,他則表示未能提供。
他強調,推行資源重整後,建築署將改為擔任新工程監督,以及為政府充當建築專家的角色;由於政府承諾增加小型工程的投資,未來兩年不會有人手過剩問題,但其後或會有過剩人手,暫時無法預計涉及人數,建築署會探討自願離職計劃的可行性,惟毋須短期內作決定。
有員工二千一百
現時建築署共有二千一百名員工,當中五百人屬專業人員,五百人屬技術人員,七百人屬監管人員,餘下四百人屬普通職系。
建築署工料測量師協會及建築師協會昨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對外判方案的成效予以保留,但樂於與當局溝通,以達致一個可行的改革方案;工料測量師協會主席梁立基則擔心,推行外判只是「瘦身」的藉口,他期望政府切實執行不會強迫遣散的承諾,切勿帶頭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