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物】織頸巾重拾自信 劉小麗:再攰都要堅持
DQ頸巾社運議會劉小麗
初中時熱愛長跑的劉小麗憶起老師的教誨,當跑累了就停下腳步,「慢慢行,行十步就一定要再跑番。我一直記住,如果唔係,意志未必堅持到」。從大學走進社區,再進入議會,繼而被DQ、追討薪津,再重返街頭,籌集訟費上訴,過去一年她可能經歷了別人一生的政治生涯,「我話畀自己聽,再攰嘅時候,就係對方要你放棄,所以我更加要堅持」。
剛過去的秋天劉小麗織了數十條頸巾,為長者送暖,也為自癒,「一針一針,織番自己嘅信心出嚟」。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今年7月病逝,劉霞遭軟禁,任由擺佈,她的信心逐漸崩潰,「嗰一刻開始好沉重」;未幾被褫奪議席,再到東北十三子和雙學三子判囚,「戰友入獄,不合理嘅刑期,令我好心傷」。
她選擇停下腳步,「好多人叫我放棄」,離開政治圈,甚至移民,「面對困難,有人選擇擰轉面。但如果每個人都係咁,社會形勢惡化只會更加快」。離開議會,她重返街頭搞論壇,繼續跟進墟市政策,關注安老和勞工議題,「先發覺我哋冇乜嘢輸,咪由基本步開始做起」,直視困難,走出灰暗,「我覺得再壞,也不過如此」。
惟過去一年,劉小麗以「不孝」形容自己,「實在畀得太少時間爸爸,一年都冇同佢食過幾次飯,對佢唔住」。曾說過眼淚會令人堅強的她,深呼吸後才說下去,「媽媽過身後,我同自己講要畀多啲時間爸爸,但結果全副時間投入社會工作」。父親看新聞才知道女兒被追討薪津、上訴宣誓案,「老人家係擔心,唔希望行得太前,佢能夠畀空間我,已經係好大尊重」。
出身貧窮,劉小麗自幼不敢奢望夢想,「覺得賺錢養到父母已經滿足」,升上中學漸見社會荒唐,只追名逐利,「開始諗做人為乜」;長大後任職大專講師,生活穩定但坐立不安,「當你發現外面社會已經分崩離析,仍留喺學校講理想,對住下一代講希望,覺得似喺象牙塔講風涼話」。2014年,她先後組織「青年重奪未來」及「小麗民主教室」,給自己10年時間投入社會運動。
訪問翌日,在11名泛民議員被逐下,立法會強行通過修改《議事規則》。由大學走上街頭,涉足議會,再被DQ,今天已走了三分一時間,劉小麗堅持能創造未來,承如作家魯迅在散文《希望》中引述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如果你只係希望,好快變成絕望,我哋係要創造、實踐希望」。
【minigame】2017瘋暈人物 返工打機唔使擇日
http://bit.ly/2CeWQkP
劉小麗給自己十年時間介入社會運動,為未來創造希望。(黎樹雄攝)
朋友都叫劉小麗離開混沌的政治圈,她曾經停下腳步,但決定再向前行,不欲見社會形勢更加惡化。(黎樹雄攝)
重返街頭,走出黑暗,劉小麗笑對過去一年的政治打壓:「再壞也不過如此。」(黎樹雄攝)
過去一年,劉小麗以「不孝」形容自己,因為曾承諾離世的母親,多抽時間陪伴父親,卻未能做到。(黎樹雄攝)
一針一針編織了數十條頸巾,劉小麗為長者送暖,也為自己療傷。(黎樹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