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團重踏當年民運之路

蘋果日報 2014/05/18 00:00


【本報訊】悼六四,焦點往往落在血染天安門的那夜,其實港人當年4月已聲援學運,其後兩城同步絕食。80後、90後或許不知百萬人遊行力挺北京學子的激昂,自言「見證上一代經歷六四」的80後陳景輝籌辦「八九香港民主導賞團」,走遍跑馬地馬場和舊天星碼頭等見證歷史的地方。
新華社舊址變酒店
八九民運歷史要追溯到1976年,北京群眾4月5日清明節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悼念周恩來及聲討四人幫,是藉悼念開明領導人表達對當權者不滿的先河,香港青年到新華社門外響應。八九民運由另一前領導人胡耀邦之死引發,而香港最早加入聲援的正是76年遊行的「四五行動」成員,相隔20多年,念念不忘,仍聞迴響。新華社後來遷至皇后大道東,但於銅鑼灣南洋酒店對面的舊址仍然保留,是導賞團的首站。
第二代新華社已變身麗都酒店。導賞團顧問江瓊珠說,回歸前民間認定新華社是代表中央的「隱形使館」,社運人士常到場抗議。八九民運期間,已拆去的紅色外牆貼滿大字報,學聯成員在門外狹窄行人路與北京學子同步絕食。前新華社社長許家屯出來慰問學生,「暗示官場中人亦覺中國政府太離譜」。
群情洶湧下,隔馬路對望的跑馬地馬場也化身「民主廣場」。5月20日北京戒嚴,翌日百萬人自發上街,吶喊着由維園遊行而來,支聯會亦在當時宣佈成立。跑道上黑壓壓人群標誌港人不再安於「馬照跑、舞照跳」,是本地民運重要分水嶺。隨後「黑色大靜坐」和「民主歌聲獻中華」均在馬場舉行,惜馬場很快回復歌舞昇平,震撼場面僅此三次。
新伊利沙伯體育館旁邊一條不起眼小巷,則是草根階層聚腳地,他們雖互不認識,卻通宵達旦討論國內事態發展,後來成立組織「民主台」,也成了小巷的別稱。導賞團亦會到遮打花園和天星碼頭舊址,均是當年的集會地點。
黑紫荊行動成員陳景輝說,八九民運改寫一代人的命運,他冀年輕一代踏着前人足印,認識民運歷史和港人在其中的角色。
導賞團將在本月25日舉行,詳情可瀏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3598097157929/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 http://6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