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自得:
74歲朱翁人肉旅遊百科全書

蘋果日報 2005/01/02 08:00


小檔案

朱維德,74歲,著名旅遊家及資深電視節目主持人,50年代來港,曾任教長洲官立中學,60年代當新聞主播,其後主持《星空巡禮》、《香港掌故》等電視節目,曾撰寫《河山影蹤》、《香港歷史名勝》及《香港掌故》系列等合共24本著作。
清晨,氣溫驟降,相約朱翁在大欖郊野公園會面,眼前的他跟我小時在電視上看到的沒多大分別,精神飽滿中氣十足,74歲的他穿得不比我們多,寒風下步伐依舊輕盈,攝影師和我反而冷得發抖,姿態佝倭如老人。「後生嗰陣我會由呢條斜坡開始跑,跑埋嗰邊引水道,跑2,300步之後再散步回家,𠵱家就會喺屋企做瑜伽同玩呼拉圈。」年輕時,朱翁少運動身子弱,「哈,你實估唔到,我以前夢想做小提琴家,去長洲官校教書都係貪份工夠清閒,朝早教完書,放工可以練琴。」
「嗰時日日苦練小提琴,搞到腰痠背痛有風濕,練琴成日企,搞到生埋痔瘡,咪笑呀!真㗎!我見自己身體咁差,於是想做多啲運動,打波起碼要兩個人,但行山一支公都得,就因為咁開始四圍去。」50年代,香港仍未有完善行山徑,他手執一份軍用地圖便帶學生跑遍港九新界,「買咗份24張的1:20000軍用地圖,就係咁,由近至遠,由已知到未知,每個星期慢慢探索,每個地方都會去3次。」上山下海,幾乎遊遍整個香港,「1963年,我自願去赤柱監獄演講,同犯人講出面的山水風光,因而認識鮑漢琳先生,當時張清編導的《香港掌故》搵節目主持人,鮑生就推薦咗我,因緣際會一做就幾十年。」
由麗的映聲到無綫電視,朱翁做過新聞主播,也主持過婦女節目,但最深入民心的,還是一系列旅遊特輯。「喺電視講得多香港旅遊,所以有人搵我帶隊搞旅行團,每星期帶五六百人遠足,十足十『周日大逃亡』。」即使移民加拿大,工作亦與旅遊不可分割──開設網上旅行社。長年遠足,現時他已累積超過10萬張有關香港地方歷史的珍貴圖片,早在70年代開始,他替報章雜誌撰寫專欄,至今寫下24本著作,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談。「我第一本著作係《河山影踪》,介紹中國風光,重講西藏天葬,出咗三版9,000本,算係相當唔錯。」但他最拿手的,還是講香港掌故,隨着時代變遷,著作中的每張圖片和每段文字都彌足珍貴。
掌故不離歷史,雖然沒正史般嚴肅,但也需要詳細引證,所以在旅行時,即使是一個山墳,他也會仔細研究。「從山墳形狀同上面嘅碑文,可以推斷開山祖宗屬於邊個朝代。」當年他為了跟郊區村民溝通,也曾苦心學習客家話,「初頭聽唔明,咪記住啲發音再問識客家話嘅朋友囉。」言畢,朱翁即時露兩手,跟我們說了幾句客家話。

佛堂洲發現宋代稅關遺址

朱翁求知慾強,對文學、藝術、天文有濃烈興趣,旅行每事問,「每去一個地方旅行,我會問當地村民邊個係最年老、邊個見識最廣博、邊個讀書最多,之後再同呢三個人傾偈,務求最快知道當地風土人情。」他對考古也有貢獻,事緣《新安縣志》有載:「佛堂門在鯉魚門之東南,又曰鐵砧門。……其北曰北佛堂,其南曰南佛堂,兩邊皆有天后古廟。北廟始於宋,……廟右曰碇齒灣,古有稅關,今廢,基止猶存。」「就係呢句『基止猶存』,我覺得可以追考,之後趁周日假期,就去北佛堂示察。」1962年,他終在佛頭洲發現一殘缺石碑,之後古物古蹟辦事處人員巡視佛頭洲,尋回殘碑及並發現其他缺掉部份,石碑上書「交趾國貢賦遙通」,明確證明當處曾為稅關。

活到老學到老

朱翁興趣極之廣泛,早在50年代已學懂潛水,「嗰時潛水未普及,我睇書學習技巧,就連游水同網球都係咁學番嚟。」滑雪則在移民到加拿大後學成,那年其實他已60多歲,但他最愛的還滑浪,「滑水有速度,但無方向;滑雪有方向,但唔夠速度,滑浪就兩者兼具,夠晒剌激。」現時他正學習瑜伽,平時除錄影工作,便會回家玩電腦,還有一年數次的長短線旅遊,比年輕一輩還要忙碌。現時他育有一子一女,但平日的玩伴多是太太Hazel,十多年前已捉太太一齊去潛水,嬌滴滴的Hazel跟我說:「其實我好驚海底,無乜安全感。」身旁的魔鬼教練即時插嘴:「有我喺度,有乜好驚呀!」個性愛玩愛剌激的朱翁,當然不會把海底放在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