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見:從新冠肺炎口罩爭議看證據醫學的迷思 - 潘冬平

蘋果日報 2020/04/17 02:20

世衞口罩潘冬平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由東方擴散到西方國家後,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執筆時全球已有逾180萬人受感染,歐美國家佔七成以上。西方國家疫情擴散速度遠比東方快,不少分析認為,西方國家在疫情初期聽從世界衞生組織(WHO)的指引呼籲民眾不用戴口罩,而很多東方社會在疫情初期已全民戴口罩,是其中一個分野因素。

世衞由年初中國疫情開始後,不下數次提到普通民眾戴口罩沒好處,近至3月30日,還再次強調不建議民眾戴口罩,因沒有足夠醫學證據證明它有成效。到4月3日,世衞終於改口,說社區民眾戴口罩可能有助減慢病毒傳播,建議健康民眾可戴自家製或布口罩。是甚麼促使世衞態度180度轉變?其一,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但無症狀人士,也可將病毒傳染他人;其二,新的醫學證據顯示,口罩可減少冠狀病毒飛沫傳播機會。

4月3日,香港大學於醫學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了隨機研究(randomized trial),證實外科口罩有效減少包括流感及冠狀病毒的飛沫傳播。隨機研究是證據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最高級別(一級)研究,隨機分配一組病人戴口罩,另一組病人不戴口罩,戴口罩組的飛沫病毒量大大減低。其實在這研究前,已有研究顯示口罩有效減少流感病毒傳播,但港大這研究提供了口罩預防冠狀病毒傳播的證據。

證據醫學是現代西方醫學的基石,但並非所有疾病的預防、診斷或治療都需要一級醫學證據才使用,正如手術切除是大部份癌症的首選治療,但並無隨機研究證明手術切除較化療好,而是根據過往觀察手術的治癒率及長期存活率,遠比化療高而得出的結論。若硬是要求一級醫學證據,把早期癌症病人隨機分配做手術或化療去研究,在醫學倫理上是不道德的。

新冠病毒對人類威脅巨大,疫情控制寧緊勿鬆,全新傳染病爆發初期必然沒有防治醫學證據,專家們應從過往經驗建議防控措施,並非一定要等到充足的醫學證據,就如社交隔離(social distancing)也沒有隨機研究證實可減少新冠病毒傳播。待有一級醫學證據才建議戴口罩,對西方疫情控制為時已晚,錯失早期切斷社區傳播鏈機會,是過於執着醫學證據的反面教材。猶幸香港大部份傳染病專家根據沙士經驗,早與世衞唱反調,提倡市民戴口罩,加上市民對沙士一役還歷歷在目,這應是香港疫情控制相對成功的因素之一。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lcf.org/
潘冬平教授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