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非遊客區泰菜 寧蝕錢不賣葷
【飲食籽:邊走邊吃】
人稱林Sir的林潤強今年66歲,未退休前是專業攝影師,那時他已經很喜歡長洲,經常跟太太到長洲行山,後來發現太太患癌,決定退休陪太太一起搬到長洲休養,至今已在這個小島住了14年。「以前的長洲很寧靜,生活比較簡單,但現在多了遊客就比較喧嘩和複雜。」林Sir不無感慨地說。退休後無事可做,他行勻長洲每一吋土地,想發掘更多美景,那時拍照純粹為興趣,兩年前他偶然見到一張德國女攝影師拍的長洲碼頭照,心血來潮就想用自己的照片記錄長洲風景人物,於是就開設面書專頁「長洲足跡」,並開始發起大大小小的活動,例如製作蓋章地圖、教人跟地圖發掘長洲隱秘食店與故事等等。「經常聽到街坊說這裏有間特色小店『青流』,後來才知道它在太平清醮期間會秉承傳統,三天都賣素食,這個就真的很特別,因為長洲很多食店早已破壞傳統。」跟着林Sir在小巷左穿右插,終於來到了這間裝潢充滿泰國風情的食店,即使以前也來過長洲不下十數次,我也從未踏足過這裏,「金銀灣對遊客來說也算隱蔽,因為這邊是住宅區,一般遊客都不會到這裏尋吃。」林Sir說。
「以前的長洲比較寧靜、簡單,現在則比較喧嘩、複雜。」林潤強
只見店內一角放滿泰國的花花恤衫及飾物,藍綠色的牆身掛滿黑膠唱片,大鐵桶加木板做桌,小鐵桶加皮墊做椅,玩味十足。「這裏的所有裝飾,包括用作做桌椅的鐵筒都是在泰國收購回來的,至於裝潢則是我們一班球隊隊友夾手夾腳弄出來的。」青流老闆關子傑(Cyrus)說。這店開業近半年,之所以叫「青流」,原來是他們自己成立的球隊「青島流浪」的簡稱,三位九十後老闆Cyrus、趙寶禮(Theo)和黃子南(Aries)小學時因打波而相識,又不約而同喜歡泰國,所以就決定開一間泰國特色小食店了。
他們有的是誠意,三人特意在開業前幾個月拜訪曼谷Silom廚藝學校,希望學到最正宗泰國菜,「香港人煮椰漿時,只用糖及鹽調味,但原來泰國廚師煮椰漿時普遍都會下斑蘭葉,令椰汁香味更突出。」Cyrus隨即捧出一碟芒果煎糯米飯給我們試試,椰漿果然帶點斑蘭味,配脆口煎糯米飯,非常好吃。可惜餐廳食物款式較少,除芒果糯米飯及香蕉班戟外,手撕海南雞飯和泰式炒金邊粉都是葷菜,所以打醮期間變相更少選擇。「其實我們三人都是長洲人,由小到大都習慣了打醮食齋的傳統,即使少了客人幫襯,也只是三天吧,我們覺得尊重傳統更重要。」Theo說。難得他們初初開店也不是賺錢至上,肯冒風險蝕兩三天,為何大家就不可以尊重這傳統,吃兩三天齋?
店內一角放滿了他們從泰國搜購回來的花花恤衫及飾物。
芒果煎糯米飯 $35
煎糯米飯很香口,但略嫌較乾身,配泰國正宗煮法的椰漿,很有到了泰國一轉的感覺。
香蕉班戟 $22
說是班戟,其實口感更像pizza,真材實料鋪滿香蕉做餡,喜歡吃香蕉的點這個就沒錯。
龍情蜜意 $22
即是桂圓杞子蜜糖特飲,只供熱飲,因為凍飲味道有點怪。
檸檬蜜糖梳打 $22
容器特意從泰國訂製,凍檸蜜加梳打很難不好飲。
「長洲有很多隱世食店,連招牌都沒有,雖然很好吃,但通常只有街坊知道。」林Sir邊說邊領我到一間外表頗殘舊、沒有招牌的食店,這間店最出名就是豆腐花,因位於冰廠路,所以大家都習慣叫它「冰廠豆腐花」,「這裏附近有老人院,有些公公婆婆有時撐着枴杖也要每天來吃一碗豆腐花。」林Sir接過老闆吳定順捧來的熱豆腐花,趁熱吃了一口。
小店總有自己個性,冰廠豆腐花也不例外,因只有露天座位,所以每逢下雨索性不開門。他們的豆腐花是鮮製即製的,沒任何添加劑,所以一桶豆腐花最多賣兩三個小時,放久了就不好吃,因此他們從來都是按客人數量而製作豆腐花,賣完就關店,「不過前排有班後生仔晚上七點才來到,我都正在關店了,但他們不斷說等多久都願意等,我看他們那麼有誠意,就特別為他們做了一桶豆腐花,他們吃完都九點多了。」老闆娘吳太說。我吃了熱凍豆腐花各一碗,熱的比凍的更滑更有豆香,原來好吃的秘訣在於他們用的木桶,坊間的豆腐花木桶多數是不銹鋼內膽,這裏用的卻是真木桶,更用了廿多年,「每做一桶豆腐花之前,都要先用滾水沖洗木桶四至五次,一來是為木桶消毒,二來是先預熱木桶,撞出的豆腐花就更滑。」吳定順邊解釋邊做,兩三下手勢就製作好一桶豆腐花,三分鐘後掀開木桶蓋,一桶新鮮熱辣的豆腐花就在眼前。豆腐花本來就是素食,打醮期間食最好不過,我吃着豆腐花,看吳生吳太跟客人有說有笑就像一家人似的,味道如何還是次要,因為小店的人情味永遠是最佳的調味料。
熱豆腐花 每碗$11
每朝揀豆磨豆,煲出來的豆漿夠濃,撞出來的豆腐花自然豆香味濃。
差不多見底之時,才立即做另一桶,即製才能確保豆腐花質素。
這個大木桶用了近廿年,全木製造,現在有錢也找不到師傅製造了。
記者:黃子卓
攝影:伍慶泉、陳永威
編輯:陳漢榮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