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勵老師點滴 - 葉漢良

蘋果日報 2018/08/04 05:20

池中舊水蔡伯勵葉漢良

我於1981年加入廣播傳媒,負責編排一些雜誌形式節目,要外勤四處出訪嘉賓。我們用的專業器材是德製的UHER開卷錄音機,堅實而沉重,連皮套和肩帶掛在膊頭上,重約七磅。其中一次背着這笨重的傢伙去上環,訪問了蔡伯勵先生。
我是在番書院受教育的,讀古典中文英文,想文化左右逢源,最終還是腦袋左右分裂的多。當年訪問蔡老師並不是因為對他的術數業務有興趣,而是他代表的文化現象。成熟一輩的香港人都是貼着收音機長大的,熟悉的聲音包括了商台單人演播〈天空小說〉的李我、蕭湘,港台則有古典磁性的播音王子鍾偉明,每天操順德口音報豬牛羊價格街市行情的龐富;另外便是同操順德口音的蔡伯勵每年新春在商台報流年預測。香港人在80年代前後進入了電視媒介興旺期,但聲音廣播仍然持續恆溫。電台廣播不及電視霸氣,但更長情,熟悉的聲音縈繞在家庭空間,久之幾變成了圖騰,難以刷洗。
蔡老師的主業編修曆書,俗稱通勝,輔以擇日造葬一類民俗禮節。他的〈永經堂〉,今日看來或像古董文物,卻仍可無聲無息地坐守於現代中環甲級寫字樓一些人的抽屜內。話說一個推動公司上市的投行朋友,在客戶公司上市期近,投資者、高層管理人員為了選擇上市日期,開會反覆討論不休,有因實務考慮的,亦有因尋方家擇日而躊躇的,無節制的會議,幾至夜半,朋友悄悄避席,打電話給我問怎辦?憑理性,當然以實務為先,定好工作進程綱略,然後找一部〈永經堂〉通勝,尋附近日子,總有一些吉日在左近。方家術數,沒有傳說的鎮妖降魔般神奇,但總可以撫平一些眾說紛紜的心理需要。
中國人沒有教義性很強的宗教信仰,「靈則信、不靈不信」,太務實,算不上精神信仰的定義。無教義信仰的民族多心靈空虛,世傳的民間習俗提供了一些共守儀式,予以行事規範,填補了這個心靈空間,也給人提供了方便行事的心理環境。
沒有人會天真地認為擇個吉日可以順利到老,方家術數永遠只能是一個助緣。對於方家這門,留言者不乏吐槽之見,所據不外不現代、不科學、誇誇其詞等老生常談觀點;憑標籤而褒貶,亦不外是站隊歸邊的行為,君子當可釋懷。也難怪,這些負面印象,多來自電視娛樂節目中奇形怪狀的術士行為,正常方家,則無奈地被代表了。
古風中國讀書人的文化成分,脫離不了書畫琴棋、醫卜星相,不過這些都是副業,正職仍在經史。江永字慎修,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為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數學家,著作甚豐,習術者知其尚有〈河洛精蘊〉,為風水易理之精著,生平經歷西學東漸,因眼界開揚,對西方科學傾慕讚賞,亦勸勉庸俗術數方家不要偏執於所謂吉凶禍福,極有見地。
不要以為習術者沒有自知之明,蔡公則說,朋友有困難,循正常途徑屢試無效,我們才會用另類方法,看看幫不幫得上忙而已。正常方家,不會巧立名目,不會語言不誠實,不會誇耀其神,並且會多談個人修養,生活亦不奢華,這是上一代術數師的風範。「衣冠簡樸古風存」,再後,一如熟悉的廣播聲音群譜,隨時代變遷、時間流逝,便要所存無幾了。
蔡老師好客,稱後輩為兄,為古禮,常邀請朋友到順德莊園,宴用不外老火湯,臘肉蒸鯪魚之類,家常便飯,卻是吃出道地。上次探訪莊園的時候應為16年初,早上起來,一班朋友齊集在大門前影集體照,天空驟然降下南方飄雪如敷粉,引起眾人一陣驚喜的騷動,我的記憶也就如按下的快門,一刻凝固了。
附圖:蔡翁喜歡文字古學,近年出版了一些電子讀本,收錄語文經典,以廣流傳,亦樂於捐助失學兒童。上圖為探訪捐助柬埔寨兒童教育學舍一景,攝於2012年左右,筆者本應及早選送一些給蔡翁留念,無奈因怠惰而任由淹沒於雜亂無章的硬碟文件夾內,近日偶然拾得,遲來的補寄,聊以作遙祭。(編按:附圖請看網版《名采》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