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發起論壇反對校方突然「執正」的社會學三年級生麥子文,形容以英文教中國文學「很荒謬」,認為校方應該尊重教師按科目需要決定授課語言,「學期過一半要突然轉台,對學生都唔方便。」他表示,將與其他學生代表約見教務長,不排除再發起請願。
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任教的3個通識科目包括中西方哲學的浪漫愛情、電影中宗教追尋及科學技術與社會,一向以廣東話授課,他表示,早前向校方申請豁免,最終兩科失敗,批評大學「大石壓死蟹」,「上學期到下學期間只有兩星期假期,根本不夠時間備課。」他表示,曾向校方建議分別開一班中文一班英文,照顧不同需要的學生,但校方堅持「一刀切」執行英語教學。
浸大發言人表示,浸大早於03年已落實「採用英語為大學教學語言」的政策(部份獲豁免科目除外),希望學生於畢業後皆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並確保所有同學不會因不諳廣東話或普通話而被拒於修課行列。
近年大學發現若干科目並未有完全落實教學語言政策,今年經多次討論和諮詢,最終於六月底舉行的教務議會會議上議決,通過再次確定該政策,若學系/課程欲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教學,須向大學提出申請,委員會會按個別申請逐一詳細考慮。發言人又指,大學尊重同學的意見,會通過不同途徑繼續與他們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