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交所日前致函備兌證發行商,表示預期新的備兌證可於下周恢復發行,但首3星期將會在發行量及備兌證種類上設限,恢復發行的首兩周,每周只可以有100隻新備兌證在市場出售。但市場已預期下周大市將會好好運用這100隻配額,預期新的備兌證已如箭在弦,下周陸續出現,並會為市場帶來相當的波動性。
雖然早前有分析預期在新的備兌證推出前,發行商為了能儲備足夠現貨以作發行新的備兌證之用,會在市場上大手吸納藍籌股或合乎資格發行備兌證之股份,從而將大市推高。又或者因為希望在推出新的備兌證前,可以吸納一定數目的投資者入市認購,故必然會將股票的價格承托於高位,令大市維持在高位活動。但以近日的市況看,港股表現未有如一般人想像一樣停留於高位,反而是拾級而下,大概會令部分投資者摸不着頭腦。
其實原因十分簡單,根據過去的經驗,發行商發行備兌證,幾乎清一色是備兌認股證(CallWarrant),發行商為了降低風險,自然會先吸納一定數量的正股,以作對沖之用,亦為了萬一有投資者要作認購時可作供應之用。但自97年金融風暴後,備兌證種類亦多了,其中包括了備兌認沽證(PutWarrant),因此發行商現在只需要同時發行備兌認股證及備兌認沽證,那樣便可以平衡了風險。
花多眼亂質素為上
另外,現在大多數備兌證均以現金作為結算,因此發行商毋須為投資者要認購正股時的問題煩惱,故不需先行吸納一定數量以作不時之需。這便是為何新的備兌證發行期將近,大市不是如市場預計般維持於高位之原因了。
不過投資者真的要小心留意,不要以為新的備兌證出籠時,會引起新一輪炒風,其實投資者在投資備兌證時必須先了解正股走勢,因為無論備兌證走勢如何熾熱,最終都是以正股當時的去向為依歸,無論中途有多大偏差,最終仍難以獨立運行。另外,雖然下周新的備兌證會成為市場焦點,但由於市場供應突增,必然會令資金分散,是否每一隻備兌證都得到投資者青睞,這很看備兌證本身的質素,如槓桿比率、溢價多少等,而發行商的積極程度亦是一要素。
無可否認,備兌證可助投資者以少量的資金獲得大量回報,但當中的風險卻是甚高,所以應比投資正股更小心,掉以輕心只會令自己損失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