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又係《千與千尋》 - 谷德昭

蘋果日報 2002/01/23 00:00


今時今日都重係講緊《千與千尋》都算係老套,但又的而且確,由聖誕期間睇咗至今,個腦重成日喺度諗。曾經寫過一篇相關嘅文字,讀者亦有迴響:「宮崎駿寫嘅係愛呀,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主僕之間嘅愛,宮崎駿最勁嘅地方係寫老套嘢但係唔覺老套。」絕對同意這位讀者的講法,但《千與千尋》的威力並不只限於在電影「內」,在電影「外」我也獲益良多。
由於《2002》也在聖誕上映,所以對同期的對手加倍注意。當然知道《千與千尋》是大師宮崎駿的作品,亦知道此片在日本大賣,但觀乎宮崎駿以往在香港的票房並不算是大收特收,所以掉了一點輕心。及至影片上畫,《千與千尋》爆出了一個一百八十多萬的開畫票房,登時令我嚇了一跳。一百八十萬票房亦即等於三萬人次,鐵一般的事實反映出有一大群觀眾正熱切期待《千與千尋》,但我竟然沒有察覺。
走訪了幾位先睹為快的年輕人,據他們說,早在幾個月前便在以年輕人為對象的雜誌、漫畫內,甚至是在卡拉OK的歌與歌之間找到關於《千與千尋》的資料,他們覺得《千與千尋》的故事很high,看了之後覺得更high,覺得告訴別人自己已看過《千與千尋》是一件更更high的事。
年輕人的口味與取向很難捉摸,也很容易改變,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常與他們同在,起碼要多些去逛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