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中國處於不太有利的國際形勢之際,美國白宮在上周五宣布,布殊總統將於二月二十一、二十二兩天訪問中國。與過往同一天宣布不一樣,這次中國外交部遲了一天宣布,並表示這次的訪問是「工作訪問」。
美國宣布的布殊行程,是二月十七至十九日訪問日本,十九至二十日訪問南韓,然後到北京。白宮在書面聲明中說,布殊將與這些國家領袖討論多項議題,包括合作反恐、經濟復甦,以及其他有關問題,同時布殊也希望強化美國與亞太盟邦的關係。
在宣布這項訪問的兩天前,即一月九日,專為外國記者舉行的簡報會上,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李克爾還斬釘截鐵地說,近期沒有美中高層互訪的計劃。宣布訪問的當天早上,國務院例行簡報會上,再有人問起此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的反應是:「誰說的?」但當天傍晚,白宮就宣布了這項訪問。
由此可見,這次對中國的訪問,決定得相當倉促。很可能是原先的想法,只是對日、韓作訪問,目的是要在美國決定實行NMD計劃並已得到俄國默許之後,強化與日、韓的結盟關係。
鑑於布殊原定去年十月的亞洲行程,是乘出席亞太經合會議之便,在訪東京、漢城之後再訪北京,因此這次也探詢一下北京的意向。於十一日得到北京同意邀請之後,即晚宣布。
但布殊的北京之行,議題卻與訪日、韓不同,是討論人權、反恐及台灣問題,並無「強化盟邦關係」的議題。
布殊上台之初,中國一直希望中美雙方能像克林頓時代一樣,實現元首互訪。為此,去年初,包括錢其琛在內的中國高層外交人員不斷穿梭華府。但接下來的中美軍機擦撞事件,對台軍售事件,使中美關係陷低潮。直至「九一一」之後,中美關係才稍有好轉,但並沒有得到實質改善。
布殊這次對中國的訪問,與克林頓當年的訪問大不相同。當年克林頓是專程訪問,日本還為了克林頓已到亞洲卻不順道訪問日本而感不快呢。這次,布殊卻是先到日、韓,再到中國。此外,克林頓當年的訪問是「國事訪問」,中國還特地安排克林頓由西安入境,享受唐朝禮樂;這次布殊的訪問是「工作訪問」,中國肯定會覺得意義大有不同。
克林頓的訪問,以在上海公開表示對台灣的「三不」作為給中國的禮物——實際上是應中國要求而提出的。
這次,相信中國不會有任何要求,布殊也不會送上這一類的禮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