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療|專家教自我催眠法助紓壓 拆解催眠5大迷思 記者實試催眠治療眼濕濕

蘋果日報 2021/03/02 16:04

催眠盧梓冠自我催眠潛意識情緒前世催眠治療

催眠能接觸到潛意識,揭露內心的秘密,揭開忘掉了傷疤,揭示你的另一面。不少影視作品也會以催眠為題,甚至加上神怪之事,令人容易把催眠與迷信掛鈎。有催眠治療師表示,催眠為一種集中狀態,更是正規的心理治療之一,冀大眾不要以迷信心態看待催眠。

催眠有分古典或現代兩類 閉眼專心聆聽即可

香港催眠輔導中心催眠治療學講師盧梓冠 (Kenji)指,美國心理學會定義催眠為很專注的狀態,減少我們覺察周遭環境資訊的意識,同時增強對建議的反應或回應,「催眠治療冀能利用這專注的狀態,可給予個案更好的建議,令他們有所進步或有新想法,從而改變自己。」
empty
香港催眠輔導中心催眠治療學講師盧梓冠 (Kenji)指,催眠治療或會接觸到潛意識,讓人浮現內心的情緒、想法,而當人在情緒爆發的位置無限打轉時,催眠治療師就會把其拉出,冀能讓人有新想法及新轉變。
現時催眠可分為古典式催眠及現代催眠兩大類,前者須至少一小時或以上來進入狀態,令受催者不停進入更深層次的狀態,並多讓個案重返童年、中小學時期;後者較快速,可在一小時內完成整個治療,只須閉上雙眼及專心聆聽催眠治療師的說話,已有催眠效果,亦未必須要重返特定場景,「我們希望他能面對目前、當刻要解決的問題。」

睇戲或植入式廣告也屬催眠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經歷催眠,舉例如集中看電影,代入角色、投入劇情,這已屬催眠狀態,而植入式廣告亦屬暗示式催眠,那麼我們何時須進行催眠治療呢?Kenji指當我們察覺到自己情緒波動,或開始影響日常生活,這或須進行治療或輔導,「我們希望是在情緒後、用藥前;當一個人爆發情緒後,我們可能介入,令他不會嚴重至須食藥。」
催眠治療的過程是雙方先聊天並取得互信,傾談時催眠治療師會了解個案須解決的問題,以及接受催眠治療的原因,再於進行治療時給予個案一些建議,完成後會詢問他的感覺。催眠時個案會感到放鬆、放空,Kenji強調催眠是絕對安全,不會特別出現負面效果,惟有人或會在清醒後感到疲累,「如果個案本身十分疲倦、較少休息,在催眠狀態完結、剛醒來時確實較易感到睏或疲倦。」
empty
在進行催眠治療時,Kenji讓記者把左手幻想成濕毛巾,這為導入法,先開始想像畫面,而幻想濕毛巾下跌亦可令人慢慢接近潛意識,並準備其後的催眠治療。
部份人在進行催眠治療時情緒爆發,不斷哭泣,Kenji表示當刻會視乎情況,或讓個案哭約一分鐘來釋放情緒,但如個案哭至崩潰,他就會即時進行快速催眠,讓個案看回手指及筆來集中,返回現實,避免跌進負性催眠。
empty
記者在體驗催眠治療的過程中,亦有少許情緒爆發,眼泛淚光。

3至80歲也可做催眠 惟精神病患者要先評估

Kenji表示催眠並無年齡限制,能理解他人說話、有認知即可進行,「即使是3歲小孩,現時也有兒童式催眠,年齡如大至80歲,記憶力及認知能力還可以,他們仍可進行催眠。」可是,催眠治療師也不能催眠到所有人,如該人士不相信催眠,不聽催眠治療師所說的話,對催眠有對抗性,就無法進行催眠治療,亦非每位精神病患者也適合進行催眠。Kenji解釋,如果患者並無服藥,就不會進行催眠治療,部份症狀如幻聽幻覺會影響催眠過程,「有時候精神病患者並非在聽我們說話,而是在聽自己的內在聲音,這難以進行催眠治療。」而患者進行催眠治療前亦須先做評估,但如結果不適合,就會轉介予精神科醫生接受治療。

催眠非迷信屬 專家拆解催眠五大迷思

Kenji強調催眠只是一種狀態,催眠治療更是正規的心理治療,冀在4至6次的治療,即約一個月時間內令個案產生新變化,亦非迷信之事,但坊間對催眠仍是眾說紛紜,以下就讓Kenji為大家拆解催眠的五大迷思吧!

迷思一:催眠須使用陀錶、啪手指等工具?

Kenji:使用陀錶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看着一樣物件,讓個案更易集中及進入狀態。當催眠治療師要求個案定睛望着物件時,個案集中精神就會感到疲累,當他很累並閉眼時,當刻放鬆之感會特別強烈並放大,而這感覺蔓延全身時,身體也會跟着一起放鬆,而拿一支筆或集中望着手指也有同樣效果,但啪手指就只是視覺效果,作用不大。
empty
使用陀錶的目的只是讓人能更集中,這可以筆或手指代替。

迷思二:催眠可看見前世?

Kenji:前世催眠是催眠治療的一種,確能讓人看見場境或畫面,但現今難以證實這些畫面是否屬實,而它們亦可能是潛意識所堆砌的場景。如部份人過於追求進入前世,這就容易墮進沒有解決今世,即當下的問題,治療效果亦有待商榷。但如他能把前世與今世連繫,並有所覺悟,令他在今世變得更好,這進行前世催眠未必沒用。

迷思三:催眠可操控他人?

Kenji:這是沒可能的。催眠時所給予的暗示能影響他人,令人產生新想法,但如該暗示與個案的價值觀及現實相差太遠,暗示就會慢慢消失並失效。

迷思四:催眠可忘掉記憶?

Kenji:這是沒可能的,催眠治療只是把個案從不停打轉的記憶中拉回來,讓他想回當下的好,產生一些新想法及新改變,而非希望他在該段記憶中沉淪,更不是令他忘記該段記憶。

迷思五:被催眠後會否不能清醒?

Kenji:催眠是絕對安全。催眠過程是絕對清醒的,如個案進入了催眠狀態,他只是十分集中,即使他放鬆得睡着了,也如平常睡覺般,拍醒他就會清醒。在影視作品中,催眠時個案躺在床上或坐着不動,只是十分集中在自己身上,故手腳也出現靜止狀態,催眠後亦不會特別出現負面效果。

每日講「我好靚」屬自我催眠 長久做可提升自我形象

除了接受催眠治療,其實當我們對鏡自說勉勵說話如「我好靚」,這也屬自我催眠,有助提升自我形象,「只說一次或沒有效果,說一百次時或真的覺得自己更有自信,覺得自己更美!」自我催眠可自己進行,既快速又方便,以下就教大家兩個自我催眠的方法,讓大家安坐家中也可試試自我催眠,放鬆一番!

第一招:呼吸法

閉上雙眼,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每次呼氣時也要提醒自己放鬆肩膊,並可下暗示或建議來讓自己放鬆或加油,而吸氣時就如吸入新的能量,可進行5至10次呼吸,其實專注呼吸時已慢慢進行自我催眠。
empty
進行呼吸法時,我們應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在呼氣時可放鬆及給予自己暗示。

第二招:光球法

當一呼一吸時,我們可同時想像頭頂有一個光球,光球或如乒乓球的大小,而顏色則隨大家選擇,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及光球上,光球猶如慢慢從頭頂進入腦中,這時可提醒自己,光球可給予我們正能量,亦可令我們放鬆。接着光球慢慢轉移至最易繃緊的眉心,隨光球放鬆眉心,再慢慢轉移至面頰、頸部、肩膊,而光球亦可分成兩個左右移動,冀能讓自己放鬆,繼而隨肩膊移至胸口、肚臍、雙腿,從大腿、小腿到腳趾,當感覺光球走遍全身時,我們就可慢慢進行3至5個深呼吸,最後打開雙眼。
Kenji提醒,進行自我催眠時不單感到放鬆,更可給予自己一些建議,如明天上班要更精神、上班加油等暗示。而當我們希望放鬆或平靜時就可進行自我催眠,並無次數限制,普遍每次進行約5至10分鐘,而在睡前進行更有助入睡。
記者:鍾卓瑜
拍攝:伍慶泉、蕭志南
編輯:鄒仲安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