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反科技 - 石琪

蘋果日報 2002/01/16 00:00


領救濟金維生的英國離婚失業小媽媽羅琳,捱窮時寫出童話《哈利波特》,名成利就,現已被公認為新世紀「神話」人物。可見文窮而後工,如果她未受艱困折磨,現在大概只是無數平凡師奶之一,怎會舉世知名?
其實她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幸運,西方寫童話故事的人不少,多數愈寫愈窮。《哈利波特》原著寫得不錯,卻不算很精采,但因緣際會,一集比一集受歡迎,終於刷新暢銷紀錄,拍成電影更加強哄動效應。
今日世界的一窩蜂羊群心態愈來愈盛大,很多人捧《哈利波特》電影和原著的場,就因為未看過就好像跟不上潮流,就算不合口味也不敢亂彈。其實玩玩巫師法術,有甚麼了不起?我覺得無傷大雅,但也不值得吹捧過甚。
但《哈利波特》原著有兩大特色。其一是以舊幻想代替新科技,甚至反新科技。故事回歸於舊火車、舊學堂、魔術棒和飛鴿傳書的懷舊時代,小主角根本上時光倒流了。
全球迎接新千禧、新世紀時,曾以為電腦網絡等新科技佔盡優勢,哪知新泡泡很快戳破,累到不少跟風者傾家蕩產。同時新科技未得其利,先見其害——搶走很多人的工作,因而反新科技的懷舊童話受到歡迎。《哈利波特》就應運而紅,讓家長們也可暫時逃回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