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謬誤:共膳不會傳播乙肝病毒

蘋果日報 2008/04/01 00:00


本港約有56萬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約有25%人最終會因肝硬化併發症及肝癌病逝。有研究發現,乙肝患者較正常人患肝癌的機率高出200倍。
病毒須經傷口入血
有不少人認為,與慢性乙肝患者一起吃飯、工作、握手及擁抱也會增加感染乙肝的風險。事實上,目前暫無證據顯示與帶病毒者一同吃飯會感染乙肝病毒,因為口水中帶有的病毒要經過傷口,直接走入血液才會造成感染。
如果沒有傷口,病毒只停留在皮膚上面,是不會進入血液。如果口部沒有傷口,即使跟帶有乙肝病毒的人接吻也不會感染病毒,病毒更會隨着唾液亁涸而死亡。
事實上,乙肝只會透過母嬰、血液接觸或性接觸傳染。至於感染急性乙型肝炎的人,部份未必會出現病徵;成年患者有九成機會自行痊癒,年紀越小的患者演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的風險越高。慢性乙肝患者體內的肝炎病毒複製指數(HBVDNA)數量越高,未來患上肝硬化與肝癌的機會就越大。
預防勝於治療,若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應要提高警覺性,肝酵素正常、病毒數量低的非活躍帶原者,每六個月要驗血一次。另外,肝酵素偏高、肝臟有發炎者,甚至需要藥物治療,以減低肝發炎及肝細胞的損害。此外,為及早發現早期肝癌,所有帶病毒人士應要每六個月驗甲胎蛋白(AFP)一次,以及作肝臟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也可診斷出早期肝硬化現象。
應該接種甲肝疫苗
此外,乙肝病人仍會染上因飲食而傳播的甲型或戊型肝炎,而他們遇上此類肝病後嚴重惡化的機會,比沒有慢性肝病的人高,因此,慢性乙肝病人應接種甲型肝炎疫苗。
撰文:翹采醫務中心外科專科醫生丘章新
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