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曾淵滄專欄:政府應鼓勵市民消費

蘋果日報 2002/01/02 00:00


在你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在北海道享受漫天風雪而熱氣騰騰的溫泉,日圓貶值已經使港人更容易到日本旅遊,日本商品、消費也不再那麼貴。日本到處有所謂「100圓店」,裏面所售賣的東西與香港的「10元店」一樣,但今日100日圓只等於6港元。香港的零售商是不是利潤太高?香港的工資、租金成本怎麼會高過日本?香港零售商天天投訴港人北上消費,卻不願意調整調整自己的售價。

建議18區設行人專區
貨幣兌換率的改變,對一些人來說是壞事,對另一些人來說是好事。日圓貶值可以使香港的旅行社多做生意,使日本百貨商店多做生意,使日本汽車代理商多做生意,希望這些販賣日本商品的老闆賺了錢後也多多消費,促進香港繁榮。香港製造業已幾乎消失,日圓貶值不會直接打擊香港經濟,消費對香港經濟是很重要的一環,港人多消費,經濟就會復甦。
過去好多年,香港靠甚麼繁榮?也是靠消費,炒樓的人賺了錢,大灑金錢,不炒樓的人,感覺到自己居住的自置物業升了值,心情也比較好,也多花錢。今日,負資產的重擔壓得港人不敢消費,人人不消費,消費場所倒閉,失業增加。
如何鼓勵香港人多花錢應該是港府一個重要的議事課題,添馬艦的工展會、紅磡的冬季嘉年華都是不錯的活動,最好在全港18區能找出一條街設立行人專用區,促進該區的消費,造福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