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何必執著每年的總結和展望(渾水)

蘋果日報 2017/12/30 19:34

渾水摸魚手札

每近年尾,媒體專欄或社交網絡總會有一大堆朋友去紀錄過往一年的生活、進步和寫幾句感言。以前我都有這鋪癮,也會湊熱鬧寫幾句,可惜人大了,東西想收得內斂一點,而且每年做總結,仲是覺得自己這一年做得不夠好,有種後悔和茫然的感覺,不太好受。
每一年我都定下一個目標,就是要睇五十本書或以上,但每一年都不達標。閱讀是對自己知識和修為的提升,但我年年不合格。工作繁忙是藉口,人變懶惰是理由。
外國財經傳媒有一類常見的呃like post,就是列出Bill Gates、Warren Buffet、Elon Musk等成功商人的書單,like這類post的人很多,真正會睇書的很少,我是後者。有時望住家中浩瀚的書海,真的大感頭痛和無奈,除非我下年退休,否則我熄燈蓋棺時都唔會睇得晒家中的藏書。
我不太喜歡預測政治、經濟大環境,這是我寫專欄的風格,因為我常說大環境變數太多,變量之間不容掌控。
今年股票市場回報不錯,大市年頭由現在有近3成升幅,個人的投資組合也有增長進帳,所以我可以騰多了閒錢做另外的投資和發展新東西,又可以多做自己喜愛的事。
不過,對香港的政治經濟環境,我真替我們這一代感到悲觀。尤其是,政治和經濟跟內地越來越一體化。
港股越來越A股化,炒作A股化,連監管方式也A股化。港樓繼續升,現在連創業,都要跟內地資金分一杯羹。跟內地合作是很難避免,你只能把自己定在一個靈活走位的位置,既合作,但又一定地疏離,少讓自己被劣質文化感染。
修改議事規則和一地兩檢的暴力式通過,意味香港的核心價值一點一點流失,香港人赤子之心日減,犬儒投降主意當道,大家一起做經濟動物,做港豬。甚至,有一些歪理,現在也開始變成道理。
王菀之以前說「我討厭政治」,結果萬箭穿心,現在香港人,真的比以前更討厭、更懼怕政治,王說中或預言了香港沉默大多數人的心聲。以前講移民也會被定性為不本土、不愛港,現在我很鼓勵人外走,甚至我自己都可能賺夠錢就走。
這類想法,固然不對,但你又有咩奈何?每一年都只會更悲觀、更慘淡,總結不總結,展望不展望,又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