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名市民昨以現金支付廣告費用,但未有就廣告內容作進一步解釋,廣告只得寥寥數十字,主要是促請「老友」努力工作,因本港七百多萬市民,每人每年最少要繳付二萬多元稅款,以支付公務員一千六百多億元之薪金,下款署名「一市民」。
學者:裁員愈多怨氣愈烈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相信,此廣告反映有市民認為現時公務員薪酬水平偏高。他指出,過去數年本港長期出現失業、裁員、減薪,不少市民抱着「憎人富貴」的心理,對公務員及出「皇糧」的人不斷加深敵意;而低級公務員對高層官員的怨氣亦趨增加。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蔡子強亦同意廣告內容是反映社會人士對公務員薪酬水平不滿,尤其對部分公營機構高層,年薪動輒數百萬元,怨氣更大。他擔心,私人市場裁員減薪情況愈多,有關怨氣愈會加劇,最終可能影響政府運作。
不過,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質疑,在現時經濟環境下,一般市民未必願意付出六萬多元刊登有關廣告,該「一市民」的真正身分或者是壓力團體,希望向政府施壓,調低公務員薪酬。
工會:公務員亦是納稅人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梁籌庭則希望,市民能夠理解公僕面對的壓力和工作量已不斷增加,而過去私人機構好景時,並沒有市民理會公務員薪酬遠遜於私人市場的水平。
公務員總工會主席張國標認為,有關廣告進一步分化市民大眾與公務員。他強調,每名公務員均盡力服務市民,公僕亦是納稅人,廣告的說法對公務員不公平。
政府的資料顯示,二○○○至○一年度公務員薪酬及其他福利開支,分別為五百零四億多元及一百四十四億多元,連同資助機構員工的六百四十八億多元開支,合共約一千三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