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餉物業估價署昨天發表的《香港物業報告2003》顯示,空置的主要為中小型單位,超過5.358萬個,佔總數72%,主要分布在離島、元朗及油尖旺區。
中小單位後市黯淡
新界則是重災區,空置單位多達4.05萬個,為整體的55%,空置量也較01年增48%。至於九龍及港島,則各有1.8萬多個及1.56萬多個,分別增一成多及減近7%。另外去年落成的3.404萬個單位,空置數目達2.8萬個,比例達82.3%。
3年內新樓漸減
另外,未來3年的整體落成量雖會減少,由今年的3.05萬個減至05年的2.77萬個,但總量仍達8.6萬個,新界佔多數。
此外,該報告指出,因為發展商以直接減價或推出各種優惠促銷一手樓盤,嚴重打擊二手物業買賣,加上疲弱經濟,樓價及租金都持續下跌,中小型單位價格及租金跌13%及14%。大型單位則各跌5%及12%。
測量師彭兆基認為,因為空置量中包含已售樓花但未能在去年取得入伙紙的物業,因此,實際空置量少於公布的7.42萬個之數,但仍處高水平。而且,因為未來數年,經濟環境仍難大幅改善,樓宇吸納量會低於去年,預期未來數年的空置量仍大。樓價無可避免會持續受壓。
對於空置量創新高,九龍倉(004)助理董事黃光耀認為,在樓市供過於求下,此現象可以理解,但發展商也盡量平衡供求,近年減慢新樓盤開工量,來調節樓宇落成量。
押後開工緩和劣勢
另外居屋停售,資助貸款又相繼批出,刺激入市意欲,預料下半年,一手可追回至2萬宗。
電訊盈科(008)營業及市務總監顏金施指出,新界區落成量遠高於港島區。供應量較多的地區,樓價受壓機會較大。相反,港島區供應偏低,空置量應較其他區域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