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羽平報道】教育統籌局迫令收生不足的學校停辦,有學校計劃發動全校師生集體遊行抗議。以跨境學童為主的文錦渡木湖村三和公立學校的校長表示,教統局竟游說新生的家長轉往其他學校,校內師生遊行是要引起全港社會關注,以壓力迫使教統局讓步。教協會長張文光則批評教統局的手段很過份,是不君子行為,教統局應讓校方上訴。
跨境學生有需求
文錦渡木湖村三和公立學校已有五十多年歷史,全校六個年級共有一百一十名學生。由於地處邊境禁區內,近十年該校負起了為來往中港兩地的跨境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使命。但該校設施漸落後於同區新開辦的學校,今年小一收生僅有二十一人,未能達至教統局的二十三人最低標準。
校長姚金生強調,村校對跨境學生有迫切需要,為中港兩地的夫婦解決了不少問題。早前,他曾來往中港兩地收集家長的簽名支持,但教統局卻從中作梗,游說報讀該校學生的家長轉往其他學校,迫使該校不能達至教署所設的最低標準。該校計劃發起家長師生集體遊行,迫使教統局讓步。
教統局發言人表示,該村校在自行收生及中央派位兩階段都未能達至二十三名的最低標準,且村校的設施已不合時宜,該局希望學生得到較好的學習環境,資源可以適當運用,故此決定將該校停辦。
港台外判製作《天地孩子》系列之《汶靜的故事》的導演張經緯,因籌備該片與學校師生共處了三個月,他對該校的前途甚表擔憂,「中港問題好重要,如果政府高官只係為財赤,唔體察民情,教育搞唔好,會帶來好多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