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應該」做的事,可分三類:
第一種「應該」是義理上的應該。若責之所在,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能有這樣承擔的人,可遇不可求。(董先生一定是其中一位)
第二種「應該」是情理上的應該。「負資產」是經濟災難下的產品。沒有人能事前預見,亦沒有人希望它會發生。形成災難的責任,不應只限於一個政府、一位特首、一個家庭或一位小市民。就算有人肯去承擔,亦承擔不來。人是具備愛心的萬物之靈,肯從「情理」上救負資產的人,應該會多一點。(深信董先生一定是性情中人)
第三種「應該」是數理上的應該。即是話,救負資產有「着數」。縱觀香港局勢,救負資產,在政治上有着數,特別是沒有足夠中產支持的政府;在經濟上,救負資產有着數,特別是與負資產坐着同一條船的銀行(寫到此忍不住偷笑);救負資產對全體市民都有着數,特別是香港的經濟,大都依靠內部消費。只要在「數理」上着力,負資產人士若求人救,抬得起頭來,髻亦不會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