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有個八字訣:「寧要不通,莫要平庸」,道理正是「電燈照雪」——明明白白。
須知拍戲最要緊炮製戲劇性。圈中人哪怕情理不通,也絕不要劇情平淡無奇。多前年麗的有個歷史連續劇,為求戲劇性竟硬說雍正和呂四娘是戀人。呂四娘泉下有知,必定喊冤。
導演編劇到底都不是通溝渠的小工,哪會獨沽一味但求通。《雍正王朝》勿論原著抑或劇集,也都同樣犯上寧要不通的弊病。丁望先生是專搞歷史的,難怪最近禁不住把二月河狠批了一頓。誠然,歷史歸歷史,戲劇歸戲劇,卻總也不能太離了譜。要不觀眾就把戲劇看做歷史,讀者也把小說當作教科書了。
可這道理小說家和圈中人聽得進去嗎?歷史尚敢歪曲揑造,也就遑論其他了。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當然改得面目全非,讓他一看就生氣。我的編劇經驗是,好端端一套西裝落在圈中,準給改成三點泳衣。改,是圈中人的習性。以前有編劇朋友向我訴苦,說劇本給改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句對白出自他的手筆,那是:「咪郁,舉手!」
金庸先生亦必有「咪郁,舉手」之歎。我看丁望先生就說曉得上述的八字訣,也不會輕易放過二月河。但雍正既能與呂四娘談戀愛,那麼二月河說雍正要十四阿哥愛妾比較他們兄弟倆陽具的長短,我們就惟有開一隻眼閉一隻眼接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