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中國組|「都唔X係做新聞嘅」

蘋果日報 2021/06/23 20:27

蘋果日報中國組

認真做新聞,經常很勞氣,需要情緒宣洩,甚麼難聽的說話也說得出口。
兩度入職《蘋果》中國組,從記者、高級記者、首席記者,至被迫停刊前成為中國組的末代副採訪主任。
好像是2014年首次加入《蘋果》中國組,大概吧。
過不多久就「佔中」,當年「大媽圍蘋」,阻止《蘋果》出紙,我們手拖手捍衞出版。我在。
那一年,那一幕,還記得。
在《蘋果》,採訪過兩年的廣西玉林狗肉節,還記得那一年,光明正大站在一個外媒旁邊,拍下當地人怎樣「劏狗」,那個大漢手刀衝過來,也有人潑狗血在我跟前,我沒有避,不是因為勇敢,是反應太慢。當地人嚴陣以待,大肆殺狗,卻不讓人記載,與那個年輕攝記,找了一個街市的高位拍攝,兩人初生之犢,只知道要拍下畫面,下去時被一個大漢抓住,跟那個初次合作的攝記好像認識多年一樣,我一邊跟大漢吵架,分散對方注意力,攝記就一邊換卡,然後那個大漢說要刪相,攝記就在他面前格式化那張空白的記憶卡。
第二年還是去狗肉節,我還記得,那一年剛好是廣東烏坎事件,本認識被捕的烏坎村委會主任林祖戀的孫兒,很想親往烏坎採訪,卻因要採訪狗肉節,我沒往東走到烏坎,反而往西走到廣西玉林,烏坎事件由另一名更資深的同事前往採訪。當年,在廣西的我,一直跟林祖戀孫兒聯繫,着他不要做傻事,車上一直被無力感包圍,打一個字,滴一滴淚。林立義,最近好嗎?
到過台灣突發採訪塵爆事件,還記得那時候,得到一個受傷女生的父母信任,着我進去ICU拍下女生的情況,也讓她知道,在香港還有很多人在支持她。那一張相是獨家,最後得到上司讚賞,事後也為該女生得到港人透過蘋果熱心捐款。想跟那位女生說,妳最近好嗎?
到過貴州山區採訪留守兒童。做中國新聞,最難就是要有內地民眾願意說,前期找case一直陷入樽頸,NGO說議題敏感、山區學校說要跟政府申請,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義教老師,願意開放拍攝,立即拉隊出發,那個山區,從貴陽開車還要10多個小時才能抵達,氣溫長期濕冷,徘徊在0,一隊crew四個人,很不好意思。跟隨留守兒童在天還未光就摸黑爬山上學,硬起心腸問他們的感受,他們想起久未見面的爸爸,都大哭落淚,我們只想在中國式速度的發展下,記下一個個被遺忘的小人物,卻是困難重重。那些小童現在如無意外都成為青少年了吧,你們好嗎?
那一年,記得那個上司,叫我每天要發一個訊息給她報平安。好像某一晚忘記了,然後另一位同事問我是否安好,然後她說:「老細話你冇message佢啊。」
也做過一些有趣的報道,去過廣東相睇,被內地女生數落得一文不值;到過徐聞「菠蘿的海」吃菠蘿,那些年,當地人還很歡迎香港記者,送了我一箱菠蘿。
2016年離開,到過不同公司工作,做過電台、電視台、剪片,步伐總不協調,
2019年,反送中運動,情緒問題,想接觸少一點本地新聞,跟那個中國組主管說起,她問「有沒有興趣回來?」開了一個不錯的價錢。
價錢不單是物質,更是代表自己的能力獲得賞識。
2020年初,本需前往武漢,到了廣州要轉車,卻被告知列車已不停湖北,好吧,山不轉路轉,就在廣州採訪吧。在廣州記下民眾搶口罩,怎樣「不信政府」的真實一面,最後還是行錯一步,正正經經約了一間廣州口罩廠訪問,之後我已經在半個廣州游走一大圈才返回酒店,吃過晚飯、洗完澡,本來要入睡,突然有四個警員來臨,問:「你有沒有申請採訪?」「沒有啊。」「那你是非法採訪,要立即離境。」在他們面前收行李,他們也不疾不徐,就這樣看着我,我也跟他們離開那間酒店,坐上私家車後座中間,被一肥一瘦夾着。
其中一人比較年輕,車上播着鄭少秋《笑看風雲》等舊香港歌曲。我問他,你知道這些歌嗎?他說,都有聽。那一晚,我手機也沒有被收,我發一個訊息給我上司,「我被發現咗。」那時好像是晚上9時許,她很快回覆,「快地(啲)走﹗」「已經被遞解返香港lu。」「好,到香港話我知。」最後在口岸時,警員也很親切跟我說一聲「再見,保重。」那時忽然覺得,也許他們就像六四時候一樣,應該也想有人把事實公佈吧。
就這樣,又在《蘋果》多工作一年多,直到2021年6月。
其間脾氣火爆,「點解起題咁累贅?都唔係諗住要畀人睇嘅啲嘢」、「咁樣講好似唔係好公道」、「都唔X係做新聞嘅」。對新聞方針很多意見,我跟那位上司強調過,「我不是改革派,我只是希望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崗位。」基本上我大概每兩個月,就會透過電郵發一篇長文給那個上司,最長一篇有3,200字。面對一個這麼冇大冇細的「煩膠」,也不知為甚麼她能包容,還那麼賞識。某一次,她說:「朝早見到你個名就知冇好嘢。」我也只能笑笑,「我唔忍得個人,我會瞓唔着架。」
這一個星期,也睡不着,每天很晚睡,睡兩三個小時便起床,生怕早上張眼又見到一堆新聞push通知自己公司又有甚麼事發生,也想寫一些除了恐嚇以外的說話給那位上司,新聞自由、迫死蘋果那些話就不說了,反正大家都知道發生甚麼事。
做過很多工作,不是每個人都會賞識我,但《蘋果》的自由度,讓我可以成為一個真係做新聞的中國組記者,也讓我可一直秉持自己原則。
記者 楊默
-----------------------------
蘋果App大升級 更簡潔更就手!了解更多立即下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