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修琴變專家創港產品牌 匠人爸爸為兒子造口琴

蘋果日報 2020/06/21 00:20

父親節

疫情下宅在家,變成新的日常,早前在網上就舉行了罕有以口琴做主角的音樂會,音樂人手上的黑木琴蓋口琴,背後是一個父與子的故事。「阿仔鍾意吹口琴,慢慢我都鍾意咗口琴音樂,仲開始試吓自己造琴。」本身做機械工程設計的劉天麟,是港產口琴品牌Kepler的創辦人,他笑說那些年因為慳錢,拿起螺絲批為兒子修理口琴,漸漸成了專家。「佢哋想去讀音樂我都支持,好多嘢自己細個無機會學,都想仔女有機會。」這是子女赴英讀書前最後的父親節,也是疫潮下的父親節,這個非常爸爸笑說:宅在家都無所謂,一家人,有音樂就好。

記者 呂麗嬋

走進劉天麟位於跑馬地的家,窗明几淨,太太和一對仔女笑臉相迎。「佢哋係龍鳳胎,兩姐弟性格好唔同。」劉爸爸說。姐姐嘉蕙活潑好動,弟弟嘉翹就文靜內斂,但同樣愛音樂,毗連客廳的音樂房,就掛滿姐弟倆的獎盃獎牌;而飯枱一角,則是爸爸的小天地,放了幾個口琴和排列整齊的工具。「大陸仲有個工作室,不過呢排疫情,返唔到去,全部要移師屋企造,有時手痕,都會拆啲琴出嚟研究,睇吓仲有啲咩可以改良⋯⋯」

簧片、座板、琴格,還有琴蓋和吹嘴,一支口琴可以袋在褲袋,看似小巧簡單,利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但不同種類的口琴,卻可吹奏出藍調、鄉村、古典,甚至搖滾的音樂,變化多端,劉天麟直言,最初從無想過要為兒子造口琴,甚至是讓他學吹口琴,畢竟在香港,不少中小學都要求學生需要學至少一種樂器,但選擇口琴的人並不多,更遑論造琴了。「阿仔讀K2時,我同好多家長一樣,第一時間帶佢去學嘅係鋼琴⋯⋯」

只是,人與人之間講緣份,原來人與樂器也是。「佢明顯唔係咁鍾意,無咩心機學,嗰時我都無特別勉強佢,直至有次執櫃桶,拎返支後生時去工聯會參加興趣班嘅口琴出嚟,學咗啲基本功就無再學,放咗喺度無理⋯⋯」哪想到若干年後,一支口琴竟成了人生中重要的紅線?只是,當年的劉爸爸,以為只是「細路仔搵嘢玩」,只因口琴拿上手,胡亂吹總可以發出聲響,殊不知內斂的兒子,卻拿着老舊口琴不肯放手。

「難得有興趣,就搵咗個老師教,點知佢又真係好有興趣,同學鋼琴時係兩個樣。」小孩子能發展興趣總是好的,就如大部份家長,他是這樣想,殊不知小小一把口琴,卻問題多多,五時三刻,乖仔就來求援,不是變音走調,就是投訴有鐵鏽味。「初學買嘅口琴唔貴,幾百蚊一個,但小數怕長計,試過一個月換三把,好誇張。」好在,他的本業是機械工程設計,研發小組件運作,向來是他的專長。

拆開阿仔的口琴,研究結構和發音原理,小小的簧片,原來大有學問:「口水係好強嘅武器,吹得多係會氧化變色⋯⋯小朋友多口水,又唔識得控制力度,耗損好快,廉價嘅口琴往往釘死簧片,所以一塊簧片斷咗,就成個口琴報廢⋯⋯」仔細研究,讓他慢慢發現原來有好多維修保養的問題:「口琴畢竟係百幾年前嘅設計,有好多改善嘅空間⋯⋯開始自己改裝,比如變做活動式簧片,方便維修⋯⋯諗唔通就睇書或者問人。」

學習解決問題,一支小小的口琴,還有美麗的音樂,漸漸成為父子倆溝通交流的小天地。「嗰時都有啲家長覺得奇怪,點解畀個仔學口琴,點解唔係小提琴、大提琴、鋼琴,有種根深柢固觀念,覺得口琴唔算係正式樂器,但我覺得反而無所謂,難得佢咁鍾意,興趣好緊要。」有次學校親子活動,他與兒子就父子兵上陣,合奏兒歌,那一首經典的《世界真細小》,人人常歡笑、守望相看的世界,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是父子倆那些年快樂的回憶。

「可能啲人少聽人吹口琴,現場反應好好。」劉天麟說幼稚園畢業禮,校方更破天荒邀請兒子以口琴伴奏:「算係幾破格,學校過去嘅傳統,都係以鋼琴伴奏⋯⋯呢樣嘢對阿仔係好緊要,畀到好大信心佢。」自此,阿仔認真練琴,他這個做後援的爸爸,就認真研究:加工變活動式簧片,方便維修;又試用不同物料製造琴蓋和琴格,由不鏽鋼、鈦合金到黑木,甚至純銀和白金,不同物料原來都會影響音色。

「頭尾六、七年,不斷摸索、改良設計,有時改得滿意,就喺社交媒體分享,竟然有發燒友問我有無得賣⋯⋯」這樣的查詢,就似當年幼稚園破格讓兒子為畢業禮伴奏一樣,是一種鼓勵和肯定,這個半途出家的口琴匠人,漸次萌生起將手作發展為品牌的念頭,畢竟頂級的口琴都來自德國和日本,他希望以香港人的身份,造出一支世界級的口琴,他甚至向提琴製琴師魏天威拜師,希望將造提琴的技術,應用到口琴上。

「一把好嘅提琴,其實係一件藝術品。」揀選最高級的木材、動手切割美好的弧度,為樂器注入靈魂,他覺得有些技術是可以互通。上年正式成立自己的口琴品牌Kepler,一圓心願,同樣喜歡天文的他,說Kepler是他很喜歡的德國天文學家,這個名字,寄寓他「尋找新星」的願望。

「佢哋兩個暑假就會去英國讀書,原本今年校際音樂節,阿仔會用我嘅口琴表演,可惜因為疫情取消了⋯⋯」是有點可惜,但可幸的是,音樂可以無處不在,在家開小小演奏會放上網開心分享、邀請職業樂手試琴,交流造琴心得,一樣充滿樂趣。

「佢哋考到獎學金,嚟緊去英國都係讀音樂,只要係認真去做,做咩我都會支持,好多嘢自己細個無機會學,都想仔女有機會,做啲自己真係有興趣嘅嘢。」劉天麟說,乖仔是該校首個以口琴面試而獲取錄的學生,「阿仔會帶埋我個琴去嗰邊讀書⋯⋯花咁多時間去研發,係好值得嘅。」這是子女赴英讀書前最後的父親節,也是疫潮下的父親節,手作王爸爸滿足的說。

-----------------------------
反送中一周年,《蘋果》整理大量涉及警察濫暴濫權等資料,製成詳盡資料庫,請按此閱讀圖表版本純文字版本
-----------------------------
打國際線 《蘋果》英文版免費試睇 按此了解更多
英文版已登錄新版《蘋果》App按此下載/更新
-----------------------------
App內1-Click訂閱《蘋果動新聞》
按此了解更多
empty
empty
港產口琴背後,是一個父與子的故事,劉天麟笑說那些年因為慳錢,拿起螺絲批為兒子修理口琴,「久病成醫」變專家,甚至發展成為小眾品牌,這支為兒子造的口琴,意義重大。梁志永攝
empty
兒子嘉翹性格內斂慢熱,不大喜歡說話,但一拿起口琴,就感情澎湃,是天生的長氣袋。梁志永攝
empty
頂級的口琴都來自德國和日本,萌生起將手作發展為品牌的念頭,也許有點不可思議,但劉天麟笑說人總要有夢想,他說希望以香港人的身份,造出一把世界級的口琴。梁志永攝
empty
音樂可以無處不在,疫情下宅在家,變成新的日常,悶悶地不如在家開小小演奏會放上網開心分享,姐姐嘉蕙和弟弟嘉翹,是最佳拍檔。梁志永攝
empty
拆開阿仔的口琴,研究結構和發音原理,小小的簧片,原來大有學問,本身做機械工程設計的劉天麟,研發小組件運作,是他的專長。梁志永攝
empty
簧片、琴格,還有琴蓋和吹嘴,一支口琴看似小巧簡單,但要變出不同風格的美麗音符卻絕不簡單。梁志永攝
empty
劉天麟希望以香港人的身份,造出世界級的口琴,他甚至向提琴製琴師魏天威拜師,希望將造提琴的技術,應用到口琴上。
empty
那些年兒子仍是幼稚園生,父子兵上陣合奏經典兒歌《世界真細小》,人人常歡笑、守望相看的世界,是父子倆快樂的回憶。
empty
小兒子天生性格內斂被動,幼稚園畢業禮上,校方破格邀請兒子以口琴代替傳統的鋼琴伴奏,劉天麟說於兒子是很大的鼓勵。
empty
這個半途出家的口琴匠人,一雙巧手是兒子的最強後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