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股證價格的高低,其中1個影響因素,就是正股股價波幅。原則上,正股股價波幅愈大,其相關認股證價格就會愈高;相反,正股股價波幅愈小,其相關認股證價格就愈低。這個關係,無論是認購證抑或是認沽證,都同樣有效。
大價股買賣價位收窄之後,對於認股證價格,會有甚麼影響呢?以滙控(005)為例,過往每個價位升跌是0.5元,以10份認股證對1份正股計算,每份股證價格變動若要100%配合正股,便要改變0.05元。
如果認股證本身是細價輪,例如輪價在0.25元以下,那麼每個價位只是0.001元,正股價位跳一格,便相等於認股證價格移動50個價位。
因為認股證及正股所處的價位系統並不相同,所以時常出現一些批評,說認股證莊家擘價過大,利用過闊差價去牟取暴利,有「搵笨」之嫌。當新價位系統實施之後,滙控每個價位只是0.1元,那麼沿用上例,認股證價格只需跳動10個價位,便能夠配合正股的價格變動。
大價股價位制度的改變,有好亦有壞。以往滙控每口叫價是0.5元,所以價格波動會大些;現時每個價位只是0.1元,股價跳動的波幅便會收窄。
理論影響應負面
正如前文所述,波幅愈小,對於認股證價格的影響愈負面。無論對於認購證還是認沽證,結果亦是一樣。
不過理論始終是理論,大價股收窄價位之後,有可能刺激正股交投量,而交投量愈大,有可能會增加正股股價波幅。所以大價股價位收窄之後,最終對認股證市場有怎樣的影響,要觀察多一會才能知曉。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