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方四島到獨島到釣魚台,日本跟鄰國的領土爭議近幾天好像來個總爆發。先是南韓總統李明博親自登上獨島(日本稱為竹島)宣示主權,摑了日本政府一巴;然後是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突破日本艦艇封鎖,登上釣魚台宣示主權,令日本面目無光。再來是俄羅斯國防部宣佈俄國軍艦下星期將會到訪南千島群島(日本稱的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島或北方四島),以紀念二次大戰末期蘇軍攻日登陸各島而犧牲的士兵。對一直希望收復四島的日本政府而言,俄國的做法簡直就像來一記當頭棒喝一樣,打的日本金星直冒。
日本如何應對,化解這一連串爭議及危機實在不得而知,最可能的做法是向中、韓、俄抗議一番,來一場外交戰,然後一切如舊,爭議繼續。最令人擔心的情況是連串領土爭議令日本國內的鷹派及保守勢力抬頭,令日本政府及政界向右轉,變得更強硬,更不肯妥協,甚至不惜擴軍以應付各方挑戰。
經過二十年的經濟停滯及政治無人駕駛,日本民眾對政治現狀已極為不滿,對台上政治人物信心盡失,渴望有新的、真正的變局。○九年民主黨能成功重挫執政五十年的自民黨,實現政黨輪替,靠的正是這股怒氣與怨氣。可惜,日本民主黨上台後並沒有擺脫自民黨那種派閥政治,幾位首相上任一年或幾個月就匆匆下台,再碰上三一一大地震及核災難,日本民眾對民主黨已從期望、希望變成失望,對透過選舉制度令日本脫困可說已死心。在這種低壓的政治、經濟環境下,他們將會期待另類政治家,期待真正的「強人」,甚至是打破成規及脫離政治主流的政黨,就像三十年代的德國民眾那樣。不善忘的人都會記得,三十年代的德國迎來的是以民族主義、復興德意志為號召的納粹黨,其後的歷史發展就不用多說了。
日本在憲法框架及國際社會制約下未必會出現像納粹那樣的極右政團,但非主流政團政黨要冒起,要爭取失望冷漠的民眾支持,打民族主義牌、愛國主義牌是不二法門。再加上四周領土爭議激化,四鄰態度不友善,想上位的人更振振有辭要以一切方法包括武力捍衞本土利益了。也許,一連串的領土爭議會令日本大步向民族主義走,大步向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