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碼頭涉違契 連環船增泊位牟利

蘋果日報 2020/11/14 00:00


【本報訊】本報調查發現,央企華潤集團旗下的潤發碼頭涉違反地契,碼頭透過接駁多艘平板躉船,延伸出更多泊位讓船隻上落貨牟利,佔用海面範圍超出地契許可。
潤發碼頭位於西九龍海旁,經營中流作業為主。據華潤官網,碼頭有10個駁船泊位,泊位總長度480米。奧運區議員涂謹申指,近月碼頭連接幾艘平板躉船,變相擴大碼頭範圍,增加泊位,出現連環船情景,「其實就賺多咗,當然要有生意啦。但我睇佢係(轉運)泥石,你知又三跑又好多工程,如果將來有明日大嶼都幾大鑊」。
有熟悉碼頭業務人士指出,躉船泊位日租已經要數千元,估計額外多一個泊位,每月涉及十多萬元。記者上月在該處了解,發現碼頭一角接駁了兩個平板躉船,猶如分支出兩個小型碼頭,共停泊四艘船。現場所見泥頭車可直接駛入平板躉船,將泥頭倒入泊在一旁的躉船。
empty
■潤發碼頭靠接駁平板躉船變相延伸碼頭範圍,可增加泊位讓躉船上落貨。

地署僅去信提醒欠阻嚇

這種變相擴建泊位的做法涉及違反地契條款。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指出,地契明確限制船隻停泊區,範圍是碼頭三面海域50至70米不等,記者以Google衞星圖量度系統計算,平板躉船長達60至80米,在浮躉外再停泊躉船,超出地契許可停泊範圍。翻查衞星圖像,潤發碼頭自2017年初已透過平板躉船增加泊位,違契情況可能已持續逾三年。
empty
■本研社黃肇鴻指即使釘契仍不影響碼頭運作。
empty
■凱帆軒鄰近潤發碼頭,有居民投訴10月海面出現不明污染物,疑與碼頭運作有關。涂謹申提供相片
地署回覆本報確認,今年9月就有船隻停泊在潤發碼頭(九龍內地段11011號)地契容許範圍外一事去信承批人,提醒須遵守地契規定。承批人最近表示已採取糾正行動,地政目前正按程序透過測量核實該範圍之現況,如發現違契,會採取適當的契約執行行動。地署補充,一般而言,如確認土地承批人違反地契條款,會發警告信,若限期內未作出糾正,地署可將警告信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俗稱釘契)。如違契情況嚴重,如對公眾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署方可重收有關土地。
涂謹申質疑,地署僅去信提醒,連警告信亦談不上,執法欠阻嚇力。黃肇鴻指,港府1993年批出碼頭時,已列明地段是不准轉讓的特殊用途契約,地署即使釘契仍不影響碼頭運作,而收回土地更是罕有動用。
華潤物流回覆稱,平板躉船是為輔助其他躉船進行海上作業。至於有關地署的回覆,由於涉及公司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不便評論。公司續會按地契及香港法例的規定處理躉船停泊和操作。

居民投訴噪音不分日夜

翻查資料,港府1993年以象徵式1,000元批出潤發碼頭約3公頃土地,讓華潤集團使用直至2047年,有份在地契文件簽署的測量師是前特首梁振英。地署解釋,90年代初因為推動西九龍填海工程,港府與華潤集團達成協議,華潤交出長沙灣用地的碼頭部份,換政府以1,000元批出現時潤發碼頭地段。此安排考慮了三因素,包括新地段的價值、華潤交出了長沙灣用地的碼頭部份,以及願意放棄向政府追討法定補償。
此外,碼頭距最近民居凱帆軒僅200多米,有居民投訴,早前颱風浪卡吹襲前夕及期間,碼頭工人夜間仍使用揚聲器;鄭先生投訴,噪音不分日夜,工人常用大聲公溝通指示船隻泊位。2019年至今年10月底,環保署收到70宗潤發碼頭噪音投訴,署方曾在凱帆軒第一座做評估,結果無超出法例標準。除了噪音,有居民10月10日及11日拍攝到海面出現黑色的污染物。華潤物流回覆稱,使用揚聲器是碼頭和海上行業一貫做法,操作符合香港噪音管制條例規定,而海面污染物與華潤無關。
■記者潘柏林